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植酸酶基因(phyA)转化玉米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34页
 1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第11-25页
  1.1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第11-13页
  1.2 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3页
  1.3 遗传转化方法第13-17页
   1.3.1 基因枪法第14页
   1.3.2 农杆菌介导法第14-15页
   1.3.3 PEG法第15页
   1.3.4 显微注射法第15-16页
   1.3.5 电击法及激光法第16页
   1.3.6 花粉管通道法第16页
   1.3.7 农杆菌法和基因枪法主要特点比较第16-17页
  1.4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方法第17-19页
   1.4.1 DNA水平的检测第17-18页
   1.4.2 转录水平的检测第18页
   1.4.3 蛋白质水平的检测第18-19页
  1.5 植物转基因沉默以及提高外源基因表达量的方法第19-23页
   1.5.1 植物转基因沉默的机制第19-20页
   1.5.2 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第20-21页
   1.5.3 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第21页
   1.5.4 克服植物转基因沉默的策略第21-23页
  1.6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第23-24页
   1.6.1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第23页
   1.6.2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第23-24页
   1.6.3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讨论第24页
  1.7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的研究概况第24页
  1.8 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概况第24-25页
 2 植酸酶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25-33页
  2.1 植酸在畜牧生产中的危害第25页
  2.2 植酸酶的基本特性及生物功能第25-26页
  2.3 饲料作物中的植酸磷含量第26-28页
  2.4 饲料作物中的天然植酸酶第28页
  2.5 以微生物为受体的植酸酶基因工程第28-30页
  2.6 植酸酶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第30-33页
   2.6.1 转基因模式植物表达植酸酶第30-31页
   2.6.2 转基因饲料作物表达植酸酶第31-32页
   2.6.3 转基因植物植酸酶对动物的饲喂效果第32页
   2.6.4 植酸酶植物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第32-33页
 3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33-34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34-47页
 1 试验材料第34-36页
  1.1 玉米材料第34页
  1.2 菌株第34页
  1.3 载体质粒及引物第34页
  1.4 主要生化试剂第34-35页
  1.5 培养基配方第35-36页
   1.5.1 细菌培养基第35页
   1.5.2 玉米幼胚培养基第35页
   1.5.3 共培养基第35-36页
  1.6 主要仪器设备第36页
 2 试验方法第36-39页
  2.1 玉米受体材料的制备第36页
  2.2 表达载体pCBA-Hyg的酶切鉴定第36页
  2.3 phyA基因玉米组成型表达载体pBUA-Hyg的构建第36-39页
   2.3.1 分子重组第37-38页
   2.3.2 CaCl_2法制备大肠杆菌DH5α的热激感受态细胞第38页
   2.3.3 重组分子的热激转化第38页
   2.3.4 阳性克隆的快速鉴定第38页
   2.3.5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38-39页
   2.3.6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9页
 2.4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第39-40页
  2.4.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9-40页
  2.4.2 表达质粒热激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第40页
 2.5 遗传转化第40-43页
  2.5.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40-42页
   2.5.1.1 农杆菌介导pCBA-Hyg质粒的遗传转化第40页
   2.5.1.2 植物表达载体在胚性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第40-42页
  2.5.2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pCBA-Hyg的基因枪转化第42-43页
 2.6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分化及植株的再生和移栽第43页
 2.7 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3-45页
  2.7.1 重要试剂的配制第43-44页
  2.7.2 再生植株总D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第44页
  2.7.3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第44-45页
 2.8 T_0代转基因干种子的植酸酶比活力检测第45页
  2.8.1 重要试剂及其浓度第45页
  2.8.2 植酸酶液的制备第45页
  2.8.3 植酸酶比活力测定第45页
 2.9 T_0代转基因干种子的无机磷含量测定第45-47页
  2.9.1 重要试剂及其浓度第45-46页
  2.9.2 样品前处理第46页
  2.9.3 磷钼蓝比色法测定无机磷含量第46-47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47-61页
 1 转基因受体系统的建立第47-48页
  1.1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幼胚胚龄(幼胚大小)的关系第47-48页
  1.2 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其它因素第48页
 2 植物表达载体pCBA-Hyg的酶切鉴定第48-49页
 3 phyA基因玉米组成型表达载体pBUA-Hyg的构建第49-51页
 4 植物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第51-55页
  4.1 农杆菌介导pCBA-Hyg质粒的遗传转化第51页
  4.2 植物表达载体在胚性愈伤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第51-55页
   4.2.1 高渗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51-53页
   4.2.2 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53-54页
   4.2.3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54-55页
 5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植株的再生和T_0代转基因种子的获得第55-56页
 6 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第56页
 7 T_0代转基因干种子的植酸酶比活力第56-59页
 8 T_0代转基因干种子的无机磷含量第59-61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61-69页
 1 影响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因素第61页
 2 制约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第61-63页
  2.1 农杆菌基因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1-62页
  2.2 酚类物质及其它诱导物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2页
  2.3 受体植物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及生理状态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2-63页
  2.4 培养方法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63页
 3 影响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因素第63-64页
 4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的方法改进第64-65页
 5 提高植酸酶在玉米中表达效率的途径及表达载体优化设想第65-66页
 6 利用转基因玉米生产植酸酶的前景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行为金融的我国证券市场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糖尿病大鼠牙槽骨中TGF-β1和TNF-α mRNA表达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