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9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壳聚糖 | 第9-11页 |
| ·壳聚糖的结构性质 | 第9-10页 |
| ·壳聚糖的应用 | 第10-11页 |
| ·缓释微球 | 第10-11页 |
| ·壳聚糖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 第11页 |
| ·明胶 | 第11-13页 |
| ·明胶的结构及性质 | 第11-12页 |
| ·明胶的应用 | 第12-13页 |
| ·聚乳酸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新型交联剂——京尼平 | 第14-16页 |
| ·交联剂与生物医学 | 第14页 |
| ·京尼平 | 第14-16页 |
| ·京尼平的来源 | 第14页 |
| ·与其它化学交联剂的比较 | 第14-16页 |
| ·应用前景 | 第16页 |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16-19页 |
| ·组织工程在器官修复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 第16-17页 |
| ·细胞支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 第17页 |
| ·细胞支架用生物材料 | 第17-18页 |
| ·细胞支架的形态结构 | 第18-19页 |
| ·发展前景 | 第19页 |
| ·本论文的工作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聚乳酸交联壳聚糖凝胶 | 第20-4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24页 |
| ·实验原料 | 第20-21页 |
| ·CL凝胶的制备 | 第21-22页 |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2页 |
| ·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22页 |
| ·元素分析测试 | 第22页 |
| ·动态接触角测试 | 第22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2页 |
| ·细胞相容性测试 | 第22-24页 |
| ·细胞来源 | 第22页 |
| ·表皮细胞复苏及传代 | 第22-23页 |
| ·干细胞分离培养 | 第23页 |
| ·细胞接种和培养 | 第23-24页 |
| ·细胞相容性测试 | 第24页 |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24页 |
| ·细胞活性表征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43页 |
| ·CL凝胶的合成 | 第24-2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 ·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7-29页 |
| ·接触角分析 | 第29-31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1-35页 |
| ·干态 | 第31-33页 |
| ·湿态 | 第33-35页 |
| ·细胞相容性评价 | 第35-43页 |
| ·表皮细胞 | 第35-40页 |
| ·表皮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 第35-36页 |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36-38页 |
| ·细胞活性表征 | 第38-39页 |
| ·扫描电镜下的细胞形态观察 | 第39-40页 |
| ·干细胞 | 第40-43页 |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40-41页 |
| ·扫描电镜下的细胞形态 | 第41-43页 |
| ·本章结论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京尼平交联的壳聚糖/明胶凝胶体系 | 第44-61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 ·实验原料 | 第44-45页 |
| ·京尼平交联壳聚糖/明胶凝胶的制备 | 第45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5页 |
| ·溶胀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 ·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45-46页 |
| ·溶胀度的测定 | 第46页 |
| ·细胞相容性测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0页 |
| ·戊二醛与京尼平的交联机理 | 第46-48页 |
| ·凝胶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 ·京尼平交联凝胶的溶胀性能分析 | 第53-57页 |
| ·京尼平交联凝胶在不同pH 缓冲溶液中的溶胀行为 | 第53-56页 |
| ·京尼平交联凝胶的溶胀动力学 | 第56-57页 |
| ·细胞相容性评价 | 第57-60页 |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58-59页 |
| ·扫描电镜下的细胞形态观察 | 第59-60页 |
| ·本章结论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京尼平交联壳聚糖、明胶、壳聚糖-明胶复合多孔支架 | 第61-70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 ·壳聚糖、明胶及复合支架的制备 | 第61-62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2页 |
| ·支架孔隙率的测定 | 第62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 ·力学性能和孔隙率分析 | 第62-65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65-68页 |
| ·本章结论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