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35页 |
| §1. 1 天然气的性能和燃烧特点 | 第7-9页 |
| §1. 2 燃天然气熔窑技术要旨 | 第9-13页 |
| §1. 2. 1 天然气的输送和供应 | 第9-10页 |
| §1. 2. 2 自增碳技术 | 第10-11页 |
| §1. 2. 3 燃烧器的选择与安装 | 第11-12页 |
| §1. 2. 4 安全使用天然气 | 第12-13页 |
| §1. 3 单元窑的结构与特点 | 第13-16页 |
| §1. 3. 1 单元窑简介 | 第13页 |
| §1. 3. 2 国外单元窑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 §1. 3. 3 国内单元窑发展情况 | 第14页 |
| §1. 3. 4 “E”玻璃单元窑简述 | 第14-16页 |
| §1. 4 燃烧过程的基本方程 | 第16-25页 |
| §1. 4. 1 控制微分方程 | 第16-18页 |
| §1. 4. 2 湍流流动模型 | 第18-23页 |
| §1. 4. 3 火焰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 §1. 4. 4 气相燃烧模型 | 第24-25页 |
| §1. 5 数学模拟技术在玻璃熔窑上应用 | 第25-34页 |
| §1. 5. 1 玻璃熔窑数学模拟技术的发展 | 第25-28页 |
| §1. 5. 2 数值模拟的步骤 | 第28-29页 |
| §1. 5. 3 玻璃熔窑燃烧过程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 §1. 6 本课题的任务和意义 | 第34-35页 |
| 第2章 天然气燃烧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学模型 | 第35-46页 |
| §2. 1 三维模型的构建 | 第35页 |
| §2. 2 k-ε湍流模型 | 第35-37页 |
| §2. 3 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 | 第37-41页 |
| §2. 4 辐射传热模型 | 第41-46页 |
| §2. 4. 1 辐射传热模型概述 | 第41-42页 |
| §2. 4. 2 DO模型 | 第42-43页 |
| §2. 4. 3 灰气体加权平均(WSGGM)模型 | 第43-46页 |
| 第3章 CFD求解方法与步骤 | 第46-56页 |
| §3. 1 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46-47页 |
| §3. 2 研究对象 | 第47-49页 |
| §3. 3 CFD求解步骤 | 第49-56页 |
| §3. 3. 1 定义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 §3. 3. 2 建立实体模型和划分网格 | 第50-53页 |
| §3. 3. 3 选择求解器与设定物质属性 | 第53-54页 |
| §3. 3. 4 定义边界条件 | 第54-55页 |
| §3. 3. 5 设定控制参数、初始化及计算 | 第55-56页 |
| 第4章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6-78页 |
| §4. 1 速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6-66页 |
| §4. 2 温度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6-77页 |
| §4. 3 燃天然气窑炉火焰空间的设计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