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场所原则与建筑空间的生成和更新

0 前言第1-15页
   ·选题的缘起第11-12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论文的框架第13-14页
   ·场所回归的意义第14-15页
第一章 场所的领悟和体会第15-29页
   ·场所的基本概念第15-18页
     ·场所的基本含义和产生方式第15-16页
       ·空间的基本概念第15页
       ·场所的基本概念第15页
       ·空间与场所的关系第15-16页
     ·形成场所的空间要素第16页
     ·形成场所的精神要素第16-17页
     ·重塑场所的意义第17-18页
       ·人文价值观的认知和尊重第18页
       ·地域主义的表达第18页
       ·锲入城市文脉第18页
   ·西方建筑空间的功能类型与历史形式的沿革第18-22页
     ·19世纪末叶以前第18-19页
     ·19世纪中叶至近代第19页
     ·早期现代主义第19-22页
       ·匀质空间的概念第20页
       ·从平面的开放走向立体的开放--多层透空空间第20-22页
     ·经典现代主义第22页
   ·东方(以我国为例)内部空间的功能类型与形式历史沿革第22-25页
     ·单体建筑的场所空间第23-24页
     ·场所意义的生成方式第24-25页
 小结: 东西方建筑内部空间场所的比较第25-29页
第二章 新空间生成中的场所原则第29-66页
   ·具“鲜明可印象结构的空间”第30-39页
     ·基本几何性的单体意义第30-31页
     ·基本几何形的组合意义第31-34页
     ·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形式第34-39页
   ·中心与场所生成第39-43页
     ·体量中心第40页
     ·围合中心第40-41页
     ·体量+围合第41-42页
     ·轴线对位关系第42-43页
   ·路径与场所生成第43-45页
     ·通道第43-44页
       ·穿越式路径第43-44页
       ·联系式空间路径第44页
     ·通道与方向第44-45页
   ·边界与场所生成第45-52页
     ·基面与顶面的变化与生成的场所氛围第45-47页
       ·基面的上升或下降第45-47页
       ·顶面高度的变化第47页
     ·墙体的肌理特征与空间氛围第47-50页
     ·墙体的开口原则第50-52页
       ·形成封闭与开放的空间对比第50-51页
       ·有力的开口形式第51-52页
   ·区域与场所第52-55页
     ·领域空间的自然生成第52-53页
     ·领域的平均划分第53-54页
     ·领域的层级划分第54-55页
   ·自然因素的运用第55-58页
     ·自然因素的引入第55-57页
     ·自然因素的呼应第57-58页
 本章小结: 以波恩现代艺术博物馆实例来说明场所空间形态的综合塑造第58-66页
第三章 旧空间更新中的场所原则第66-95页
   ·空间更新的必要性第66-68页
     ·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调整第66页
     ·功能质量的提升第66-67页
     ·环境意识的觉醒第67-68页
     ·对于城市文脉的重视第68页
   ·旧有空间更新的原则第68-69页
     ·功能原则第68页
     ·场所原则第68-69页
       ·形式风格的整合第68-69页
       ·空间结构整合第69页
   ·场所的形式整合第69-74页
     ·旧元素完全支配第69-71页
       ·旧元素完全支配定义第69页
       ·修复的目标第69页
       ·修复的具体实例第69-71页
     ·新旧元素的对比第71-72页
       ·新旧元素的对比的定义第71页
       ·新旧元素的对比的原则第71-72页
       ·新旧元素的对比的实例第72页
     ·新旧元素的并置第72-73页
     ·新元素的完全支配第73-74页
   ·场所更新中新旧元素的空间互动第74-87页
     ·改造原具“可印象结构的空间”第75-78页
     ·中心的形成与场所的再塑造第78-81页
       ·拆除墙体形成场所中心第78页
       ·加入墙体围合出空间的中心第78-79页
       ·内外空间反转--消极空间变为积极空间第79-81页
     ·路径的设计与场所的生成第81-82页
     ·界面与场所再塑造第82-86页
     ·区域层级划分与场所再塑造第86-87页
     ·自然因素的引入第87页
 小结: 从看泰特现代艺术馆改造看上述原则的具体运用第87-95页
第四章 场所生成、更新的发展趋势第95-107页
   ·场所与城市的结合愈加紧密第95-98页
     ·场所的连续性保持着城市的记忆第95-96页
     ·城市肌理决定场所空间的内在逻辑第96-97页
     ·渐进式的更新方式第97-98页
   ·表现场所信息时代的限定与自由第98-100页
   ·表现场所的历史和地域主义原则第100-101页
   ·表现场所的差异性第101-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单向广播网络的可靠多播文件分发服务研究和实现
下一篇: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网络防御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