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导 论 | 第1-14页 |
| ·问题的提出:申请加入WTO的中国和作为WTO成员的中国 | 第6-8页 |
| ·文献评述 | 第8-10页 |
|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 第2章 WTO:成员主导的国际组织 | 第14-31页 |
| ·WTO的组织特征: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 第14-16页 |
| ·WTO的决策方式 | 第16-20页 |
| ·贸易谈判与互惠原则 | 第20-22页 |
| ·争端解决机制:WTO的独立性与强制性 | 第22-28页 |
| ·结论 | 第28-31页 |
| 第3章 成员在WTO中的定位、作用与策略:案例研究 | 第31-58页 |
| ·美国:多边贸易体制中的霸权 | 第31-43页 |
| ·欧共体:区域主义优先的多边主义 | 第43-47页 |
| ·印度:从积极的抵制者到积极的利用者 | 第47-52页 |
| ·日本:成功的“搭便车”者 | 第52-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第4章 加入WTO后的中国:影响与实践 | 第58-80页 |
| ·中国复关/入世历程:事后解读 | 第58-65页 |
| ·中国入世承诺:是渐进还是飞跃? | 第65-72页 |
| ·中国入世的影响:两年评估 | 第72-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第5章 中国在WTO中的定位和作用 | 第80-93页 |
| ·中国的定位:开放中的发展中大国 | 第80-86页 |
| ·中国的加入对WTO的影响 | 第86-89页 |
| ·中国: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 第89-93页 |
| 第6章 中国参与和利用WTO的策略 | 第93-110页 |
| ·中国在WTO中的利益: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 第93-100页 |
| ·积极的实用主义:中国参与和利用WTO的基本策略 | 第100-103页 |
| ·多边体制下的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 第103-105页 |
| ·多哈回合与坎昆会议:中国与WTO的磨合 | 第105-110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0-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