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方法
1 绪论 | 第1-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5-6页 |
1.2 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6-8页 |
1.3 煤层自燃危险性评价研究发展趋势 | 第8-9页 |
1.4 研究方法及实现的技术途径 | 第9-11页 |
2 煤的自燃特性和自然发火防治 | 第11-21页 |
2.1 煤的自然发火机理 | 第11-13页 |
2.2 煤的自燃倾向性 | 第13-16页 |
2.3 最短自然发火期 | 第16-18页 |
2.4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 | 第18-19页 |
2.5 自然发火防治技术与措施 | 第19-21页 |
3 安全理论和评价方法 | 第21-37页 |
3.1 事故致因理论 | 第21-22页 |
3.2 安全评价 | 第22-24页 |
3.3 煤矿安全评价 | 第24-25页 |
3.4 信息系统 | 第25-28页 |
3.5 安全评价方法 | 第28-37页 |
4 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52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 第37-38页 |
4.2 采煤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层次模型 | 第38-43页 |
4.3 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43-49页 |
4.4 巷道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52页 |
5 评价指标隶属度与权系数 | 第52-80页 |
5.1 隶属函数建立方法 | 第52-54页 |
5.2 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 | 第54-69页 |
5.3 评价指标权系数 | 第69-80页 |
6 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 | 第80-95页 |
6.1 样本采煤工作面自燃危险性评价 | 第80-92页 |
6.2 试验采煤工作面评价 | 第92-93页 |
6.3 采煤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对策 | 第93-95页 |
7 主要结论及研究工作展望 | 第95-9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5页 |
7.2 创新点 | 第95-96页 |
7.3 相关研究工作展望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