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目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重点 | 第10页 |
| ·研究难点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 2 贸易理论发展与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 ·贸易理论发展综述 | 第12-18页 |
| ·纵向贸易理论的发展 | 第12-14页 |
| ·横向贸易理论的发展 | 第14-16页 |
| ·几点评述 | 第16-18页 |
| ·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3 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及计量 | 第21-31页 |
| ·产业内贸易的界定 | 第21-24页 |
| ·产业的界定 | 第21-22页 |
| ·以SITC为基础的界定 | 第22-23页 |
| ·以替代为基础的界定 | 第23页 |
| ·我国产业内贸易的界定 | 第23-24页 |
| ·产业内贸易的计量 | 第24-31页 |
| ·产业内贸易的传统计量方法 | 第24-26页 |
| ·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新方法 | 第26-28页 |
| ·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 | 第28-31页 |
| 4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31-42页 |
| ·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32-35页 |
|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35-38页 |
| ·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38-42页 |
| 5 我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 ·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 ·构建IIT影响因素模型 | 第44-45页 |
| ·分析检验结果 | 第45-48页 |
| ·截面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 ·比较分析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6 我国HIIT和VIIT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0-62页 |
| ·IIT的细分方法 | 第50-52页 |
| ·HIIT和VIIT的影响因素 | 第52-54页 |
| ·构建HIIT和VIIT计量模型 | 第54-55页 |
| ·分析检验结果 | 第55-61页 |
| ·HIIT影响因素检验结果 | 第55-57页 |
| ·VIIT影响因素检验结果 | 第57-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7 对比分析及政策建议 | 第62-68页 |
| ·对比分析 | 第62-64页 |
| ·政策建议 | 第64-68页 |
| ·加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 第64页 |
| ·开放相关产业市场,培育国内规模经济 | 第64-65页 |
| ·大力发展差异产品 | 第65-66页 |
|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 第66-68页 |
| 8 结论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