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 关联企业、控制公司、从属公司与从属公司债权人 | 第10-15页 |
(一) 关联企业 | 第10-12页 |
(二) 控制公司 | 第12-13页 |
1 、 股份控制型 | 第12-13页 |
2 、 合同控制型 | 第13页 |
(三) 从属公司 | 第13页 |
(四) 从属公司债权人 | 第13-15页 |
1 、 普通公司债权人的概念与分类 | 第13-14页 |
2 、 从属公司债权人的特殊性 | 第14-15页 |
二、 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一) 从民法的一般理论角度分析 | 第15-16页 |
(二) 从公司法的角度分析 | 第16-18页 |
(三) 从从属公司债权人面临的特殊不利角度分析 | 第18-20页 |
1 、 公司转投资行为对从属公司债权人的影响 | 第18-19页 |
2 、 关联企业内部控制与从属关系对公司人格制度的冲击 | 第19-20页 |
三、 有关国家及地区对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和实践 | 第20-32页 |
(一) 德国“康采恩”法 | 第20-24页 |
1 、 从属公司债权人事前保护措施 | 第20-22页 |
2 、 从属公司债权人事后救济措施 | 第22-23页 |
3 、 对德国“康采恩”法债权人保护机制的评价 | 第23-24页 |
(二) 美国“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及“深石原则” | 第24-32页 |
1 、 美国“揭开公司面纱”理论 | 第24-27页 |
2 、 深石原则 | 第27-30页 |
3 、 深石原则的发展--实质合并原则 | 第30-32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有关关系企业的规定 | 第32页 |
四、 对我国关联企业债权人保护的立法思考 | 第32-41页 |
(一) 我国关联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及损害债权人现象的严重性 | 第32-36页 |
1 、 我国关联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 第32-35页 |
2 、 我国关联企业中损害从属公司债人现象的严重性 | 第35-36页 |
(二) 我国关联企业债权人保护的相关规定 | 第36-39页 |
1 、 相关规定的简单介绍 | 第36-38页 |
2 、 对我国相关规定的评价 | 第38-39页 |
(三) 从属公司债权人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39-41页 |
1 、 模式的选择 | 第39页 |
2 、 立法的重点内容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