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言 | 第1-3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 第12-20页 |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 第20-2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24-3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二、 基本框架 | 第27-30页 |
第二章 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与天主教东传运动 | 第30-49页 |
第一节 中世纪基督教探索东方的历程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早期欧洲在东南亚的扩张与基督教的传播 | 第32-49页 |
一、 西班牙在亚洲的扩张与天主教传播的背景 | 第32-40页 |
二、 其他欧洲列强在东南亚的殖民扩张与传教活动 | 第40-49页 |
第三章 前西班牙时期的菲律宾社会 | 第49-70页 |
第一节 “巴朗盖”社会及其性质 | 第49-53页 |
第二节 前西班牙时期菲律宾群岛的宗教文化 | 第53-62页 |
第三节 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的传播 | 第62-70页 |
一、 早期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概况 | 第62-65页 |
二、 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群岛的传播 | 第65-70页 |
第四章 菲律宾天主教化的关键时期:1565-1650 | 第70-101页 |
第一节 教会与西班牙殖民政策的修正 | 第70-79页 |
一、 对西班牙海外殖民权力的争论:对美洲的反应 | 第71-74页 |
二、 教会对西班牙殖民权力的争论与菲律宾的“和平征服” | 第74-79页 |
第二节 教区的建立与教会学校的创办 | 第79-87页 |
一、 五大传教团的到来 | 第79-81页 |
二、 主教区与基层教区的建立 | 第81-84页 |
三、 教会学校的创立 | 第84-87页 |
第三节 教理问答与菲律宾天主教社会的初步建立 | 第87-93页 |
一、 教理问答:方法与内容 | 第87-89页 |
二、 教理问答与17世纪菲律宾天主教社会的初步形成 | 第89-93页 |
第四节 西班牙殖民时期菲律宾华侨皈依天主教 | 第93-101页 |
一、 西班牙天主教皈依菲岛华侨的动机 | 第93-96页 |
二、 西班牙对华侨的宗教政策以及华侨的反应 | 第96-101页 |
第五章 天主教在菲律宾:调适与变化 | 第101-129页 |
第一节 欧洲天主教会关于两种传教路线的分歧与争论 | 第101-107页 |
第二节 适应性传教路线在菲律宾的实践 | 第107-129页 |
一、 方言传教 | 第108-113页 |
二、 天主教对菲律宾社会结构的适应与改造 | 第113-117页 |
三、 文化适应与宗教调和:菲律宾“民俗天主教”的形成 | 第117-129页 |
第六章 天主教在菲律宾:阻碍与挑战 | 第129-156页 |
第一节 抗拒同化:北部山地民族对天主教传播的反应 | 第129-134页 |
第二节 反殖民压迫与信仰回归:十七世纪菲律宾农民起义的诉求 | 第134-143页 |
一、 十七世纪菲律宾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 | 第135-141页 |
二、 反殖民压迫与信仰回归:菲律宾农民起义的诉求分析 | 第141-143页 |
第三节 文明冲突还是殖民扩张:对摩洛战争的考察分析 | 第143-156页 |
一、 摩洛战争是西班牙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产物 | 第144-147页 |
二、 摩洛战争初期的特点与性质分析 | 第147-156页 |
第七章 菲律宾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反教浪潮 | 第156-178页 |
第一节 “教区菲化”运动与菲律宾民族意识的觉醒 | 第156-166页 |
一、 早期菲律宾教士的发展 | 第156-159页 |
二、 菲律宾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教区菲化”运动 | 第159-166页 |
第二节 菲律宾革命与西班牙教团的瓦解 | 第166-178页 |
一、 菲律宾近代反教浪潮的兴起 | 第167-172页 |
二、 菲律宾革命与西班牙教团的瓦解 | 第172-178页 |
结语 | 第17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1页 |
后记 | 第191-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