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一、布洛陀神话和盘瓠神话传承中的形态演变 | 第6-17页 |
1、布洛陀神话的流传及其传承中的形态演变 | 第6-13页 |
(1) 稻耕社会创世神话叙述:各地口承布洛陀神话内容分析与比较 | 第7-10页 |
(2) 农业生产禁忌与人伦规范的形成:经诗中布洛陀神话的形态演变 | 第10-13页 |
2、盘瓠神话的流传及其传承中的形态演变 | 第13-17页 |
(1) 族源历史的神话诠释:从图腾崇拜到族源神话的演变 | 第13-16页 |
(2) 塑造全能神:还愿宗教经典中盘瓠神话的形态变化 | 第16-17页 |
二、神话传承形态变化中的功能演变 | 第17-22页 |
1、从“王”到“巫”:布洛陀神话功能的演变 | 第17-19页 |
2、从“犬祖”到“盘王”:盘瓠神话功能之演变 | 第19-22页 |
三、神话传承形态与功能演变互动中的壮瑶民族文化价值取向 | 第22-37页 |
1、追逐现世功利与寻求神鬼认可――从神话的终极目的看 | 第23-29页 |
(1) 追逐现世功利的价值取向与壮族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变 | 第23-26页 |
(2) 寻求鬼神认可与勉瑶宗教文化的兴盛 | 第26-29页 |
2、容异与涵化――从神话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谈起 | 第29-33页 |
3、聚合与叠加――从神话功能实现方式上看 | 第33-37页 |
(1) 聚合与壮族文化的多元性特点 | 第33-35页 |
(2) 叠加与勉瑶文化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 第35-37页 |
四、壮瑶文化价值取向背后的文化根性意义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