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普查与勘探论文

地下水三维流多边形有限差分模拟软件开发研究及实例应用

第一章 绪 论第1-21页
   ·概 述第15-16页
   ·国内外地下水流软件发展现状第16-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地下水流模拟软件发展方向第18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8-21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第19页
     ·基本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地下水三维流任意多边形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理论与前后处理总体设计第21-37页
   ·地下水三维流任意多边形的数学模型第21-24页
     ·基本的数学模型第21-22页
     ·差分格式的推导、建立和求解第22-24页
   ·水文地质模拟要素的刻画及模型识别第24-31页
     ·井孔的模拟第24-25页
     ·泉的模拟第25-26页
     ·河流和水库渗漏量的计算第26-28页
     ·大气降雨入渗滞后性的刻画第28-29页
     ·潜水蒸发排泄的处理第29页
     ·初始水头条件的给出第29-30页
     ·介质参数第30页
     ·模型识别第30-31页
   ·模拟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规划第31-36页
     ·软件工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32页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第32页
     ·模拟系统的总体设计第32-36页
     ·模拟系统中的数据加载第36页
   ·小 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三维任意多边形网络生成第37-54页
   ·平面三角剖分第37-45页
     ·国内外三角剖分方法综述第37-38页
     ·国内外已有的剖分软件第38-40页
     ·本文采用的三角剖分方法第40-43页
     ·设计的剖分算法第43-44页
     ·算法的可视化实现与结果第44-45页
   ·辅助三角网络逻辑结构与多边形网络生成第45-47页
     ·辅助三角网络的逻辑结构第46页
     ·生成多边形网络信息算法第46-47页
   ·空间插值第47-53页
     ·常用的插值方法第47-50页
     ·几种不同的插值方法的比较第50-52页
     ·插值方法的选择与实现第52-53页
   ·小 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数值模拟前后处理数据可视化研究第54-78页
   ·绪 言第54-55页
   ·可视化设计中的基础内容第55-56页
     ·映射模式及图形放缩技术第55页
     ·点、线、面的交互选择判断第55-56页
   ·平面等值线绘制原理第56-60页
     ·网格序列法 ( Grid Sequence Method )第56-58页
     ·三角网格法第58-60页
     ·等值线的实现及同Surfer对比第60页
   ·二维数据场的可视化第60-64页
     ·点的表示第60-61页
     ·线的表示第61-62页
     ·分区图形的绘制第62-63页
     ·拟合曲线与剖面线第63-64页
   ·三维模型实体模型可视化第64-74页
     ·引言第64-66页
     ·三维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第66-70页
     ·三维潜水面的显示第70页
     ·三维实体模型显示的实现第70-74页
   ·流(迹)线的算法设计第74-77页
     ·空间直线(射线)与四边形(共面)的求交第74-75页
     ·流(迹线)的计算与绘制第75-77页
   ·小  结第77-78页
第五章 三维水流模拟系统集成第78-88页
   ·模拟系统各部分的链接和功能第78-79页
     ·项目管理文件的定义第78-79页
     ·模拟系统前处理的内容第79页
     ·模拟计算程序及运行第79页
     ·模拟系统后处理的内容第79页
   ·模拟系统的实现第79-85页
     ·软件运行环境及特点第80页
     ·软件运行界面第80-85页
     ·图形的输入或输出第85页
   ·模拟系统工作流程第85-86页
   ·小  结第86-88页
第六章 河西走廊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三维流数值模拟研究第88-126页
   ·自然地理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第88-93页
     ·区域自然地理第88-90页
     ·地质条件第90-93页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概况及环境地质问题第93页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93-101页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与分布第93-94页
     ·含水岩层(组)的划分第94-95页
     ·含水层的导水性第95-96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循环分析第96-100页
     ·地下水动态分析第100-101页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设计第101-103页
     ·模型范围第101页
     ·基本模型第101-102页
     ·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02页
     ·模型的源汇项--开采井第102页
     ·模型的拟合项第102-103页
   ·模型识别第103-121页
     ·模型识别时段、单元剖分与结点设置第103页
     ·模型识别的基础资料第103-107页
     ·水文地质试验及水文地质参数第107页
     ·参数的确定第107-109页
     ·观测孔、泉拟合曲线及动态分析第109-115页
     ·地下水向黑河排泄量及泉群溢出量的动态分析第115-118页
     ·泉3的流线及地下水运行时间的计算第118-119页
     ·模拟时段结束时的潜水面等值线第119-120页
     ·模拟时段水均衡分析第120-121页
   ·地下水开采动态预测分析第121-125页
     ·地下水观测孔水头动态第121-123页
     ·典型泉流量动态第123页
     ·泉群溢出量与地下水向黑河排泄量总量预测分析第123-124页
     ·15年潜水位下降等值线及年均水均衡分析第124-125页
   ·小   结第125-126页
结 论 与 展 ?望第126-128页
致   谢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附录1 不同文件格式的读取与转化第135-142页
 B. 1.1 栅格图形文件的显示第135页
 B. 1.2 Dxf格式读取及输出第135-137页
 B. 1.3 Surfer提出的ASCII码形式的BLN和GRD文件第137-138页
 B. 1.4  MapGis明码文件第138-141页
 B. 1.5 ArcView/Info交换格式文件第141-142页
附录2 软件文件清单第142-143页
 B. 2.1 可执行文件清单第142页
 B. 2.2 配置文件清单第142-143页
附录3 建模需要的基础资料第143-144页
 B. 3.1 模拟层的分层第143页
 B. 3.2 上边界第143页
 B. 3.3 侧向边界条件及其估计值第143页
 B. 3.4 井、孔、泉等动态资料第143-144页
 B. 3.5 其它资料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研究
下一篇:现浇混凝土加劲肋管无梁楼盖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