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32页 |
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2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意义 | 第17-19页 |
3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 第19-21页 |
4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生化特性研究 | 第21-24页 |
5 脱落酸与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关系 | 第24-28页 |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ABA含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外源ABA对体细胞胚发生的效应及对内源ABA含量的响 | 第25-26页 |
·ABA与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质合成 | 第26-27页 |
·ABA与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第27-28页 |
6 多胺及乙烯对体细胞胚发生的调控作用 | 第28-29页 |
7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8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系统的建立 | 第32-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材料 | 第32页 |
·培养基 | 第32-34页 |
·初始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 第32页 |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 第32-33页 |
·体细胞胚诱导和萌发培养基 | 第33-34页 |
·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 | 第33页 |
·体细胞胚萌发培养基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初始愈伤组织诱导 | 第34页 |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 第34页 |
·体细胞胚发生 | 第34-35页 |
2 结果观察 | 第35-41页 |
·石刁柏初始愈伤组织诱导 | 第35-38页 |
·不同激素种类及组合对初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5-36页 |
·石刁柏嫩茎不同部位外植体对初始愈伤组织诱导的响 | 第36页 |
·不同时期外植体对初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形态外植体对石刁柏初始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7-38页 |
·石刁柏初始愈伤组织的继代 | 第38页 |
·石刁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 第38-40页 |
·不同种类激素及其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8-39页 |
·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 | 第39-40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6页 |
·石刁柏初始愈伤组织诱导 | 第41-42页 |
·石刁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 第42-43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 | 第43-46页 |
·各种处理对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 第43-44页 |
·各种处理对体细胞胚萌发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 第46-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2 结果观察 | 第47-49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 | 第47-48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47页 |
·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47-48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淀粉的动态变化 | 第48页 |
·三种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48-49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8页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2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细胞特征 | 第49页 |
·石刁柏UC800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征 | 第49-50页 |
·关于体细胞胚发生的起源问题 | 第50页 |
·淀粉动态变化与体细胞胚发生的关系 | 第50页 |
·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的生化特性研究 | 第5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 | 第52-53页 |
·方法 | 第53-54页 |
·样品制备 | 第5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53页 |
·SOD活性测定 | 第53页 |
·POD活性测定 | 第53页 |
·CAT活性的测定 | 第53页 |
·同工酶分析 | 第53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54-55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 | 第54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54-55页 |
·SOD活性的变化 | 第55-56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SOD活性的变化 | 第55-56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SOD活性的变化 | 第56页 |
·POD活性的变化 | 第56-57页 |
·不同类型愈伤POD活性的变化 | 第56-57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POD活性的变化 | 第57页 |
·CAT活性的变化 | 第57-59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CAT活性的变化 | 第58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CAT活性的变化 | 第58-59页 |
·脂酶同工酶分析 | 第59页 |
·可溶性蛋白组分分析 | 第59页 |
3 讨论 | 第59-63页 |
第五章 内源激素与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的关系 | 第63-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材料 | 第63页 |
·方法 | 第63-64页 |
·内源激素的提取纯化 | 第63-64页 |
·内源激素测定的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64页 |
·内源激素测定的色谱条件 | 第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3页 |
·内源激素测定的色谱条件 | 第64-66页 |
·石刁柏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66-68页 |
·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 | 第66页 |
·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的变化 | 第66-67页 |
·赤霉素(GA_3)含量的变化 | 第67-68页 |
·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 第68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68-71页 |
·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 | 第68-69页 |
·细胞分裂素(CTK)含量的变化 | 第69页 |
·赤霉素(GA_3)含量的变化 | 第69-70页 |
·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 第70-71页 |
·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 第71-73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 第71-72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内源激素平衡的变化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6页 |
·内源激素HPLC测定的色谱条件 | 第73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内源激素水平 | 第73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73-76页 |
第六章 多胺与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的关系 | 第76-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材料 | 第76页 |
·方法 | 第76-77页 |
·样品制备 | 第76-7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77页 |
·色谱条件 | 第7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5页 |
·多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条件优化 | 第77-79页 |
·苯甲酰化的反应条件 | 第77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77-78页 |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78页 |
·回收率及样品测定 | 第78-79页 |
·石刁柏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内源多胺含量变化 | 第79-81页 |
·Put含量变化 | 第79-80页 |
·Spd含量变化 | 第80-81页 |
·Spm含量变化 | 第81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 第81-83页 |
·Put含量变化 | 第81-82页 |
·Spd含量变化 | 第82页 |
·Spm含量的变化 | 第82-83页 |
·多胺总量的变化 | 第83-85页 |
·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多胺总量变化 | 第83页 |
·体细胞胚发生中多胺总量变化 | 第83-85页 |
3 讨论 | 第85-87页 |
·多胺HPLC条件的优化 | 第85页 |
·石刁柏体细胞胚发生中多胺的动态变化 | 第85-87页 |
缩略词表 | 第87-88页 |
全文总结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2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102-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作者简历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