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实际蒸散(发)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 ·蒸散(发)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蒸散(发)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0-13页 |
| ·黄河流域地理概况 | 第10页 |
| ·黄河流域气候概况 | 第10-11页 |
|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非均匀陆面实际蒸散(发)量获取及机理研究 | 第13-23页 |
| ·非均匀陆面实际蒸散(发)量计算 | 第13-15页 |
| ·蒸散互补关系的验证 | 第15-16页 |
| ·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之间互补关系理论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几种“潜在蒸散”定义 | 第17-20页 |
| ·潜在蒸散量和湿润环境蒸散量的估算 | 第20-21页 |
| ·蒸散互补模型的模拟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黄河流域辐射平衡研究 | 第23-37页 |
| ·水平面上天文辐射量的计算 | 第23-25页 |
| ·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 | 第25-32页 |
| ·资料来源及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黄河流域太阳总辐射计算 | 第27-32页 |
| ·地表反照率的计算 | 第32-33页 |
| ·黄河流域有效辐射计算 | 第33-35页 |
| ·资料来源及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 ·有效辐射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黄河流域净辐射计算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黄河流域实际蒸散(发)估算模型 | 第37-48页 |
| ·黄河流域实际蒸散(发)模型 | 第37-40页 |
| ·实际蒸散(发)估算模型验证 | 第40-41页 |
| ·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分布规律 | 第41-47页 |
| ·实际蒸散(发)量时间分布规律 | 第42-43页 |
| ·实际蒸散(发)量空间分布规律 | 第43-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