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第14-44页 |
第一章:盐芥作为耐盐的模式植物以及盐芥SOS1,SOS2,SOS3,p5CS的RNAi | 第14-22页 |
1.盐芥作为耐盐的模式植物 | 第14-15页 |
2.SOS1、SOS2、SOS3及其在盐胁迫下的离子均衡 | 第15-16页 |
3.基因沉默 | 第16-21页 |
3.1 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 | 第16-19页 |
3.1.1 基因沉默现象的发现 | 第17页 |
3.1.2 TGS和PTGS、RdRP | 第17-18页 |
3.1.3 dsRNA和HDGS、RdDM | 第18页 |
3.1.4 siRNA和S-PTGS、IR-PTGS | 第18-19页 |
3.2 RNAi技术及其在功能基因组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3.2.1 反义和共抑制技术的应用 | 第19页 |
3.2.2 编码区RNAi和启动子区RNAi技术 | 第19-20页 |
3.2.3 RNAi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20-21页 |
4.盐芥SOS1、SOS2、SOS3、p5CS的RNAi及其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盐诱导相关基因及其实时定量PCR的表达分析 | 第22-40页 |
1.非生物胁迫信号 | 第23-29页 |
1.1 受体和钙信号 | 第23页 |
1.2 细胞内的磷酸蛋白模式 | 第23-27页 |
1.2.1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CDPK | 第24-25页 |
1.2.2 蛋白磷酸酶 | 第25-26页 |
1.2.3 MAPK模式 | 第26-27页 |
1.3 ABA信号传导途径 | 第27-28页 |
1.4 信号传导交叉与植物中胁迫信号的分析 | 第28-29页 |
2.盐胁迫下植物转录因子的调节 | 第29-31页 |
3.植物耐盐相关的效应子基因 | 第31-34页 |
3.1 植物细胞的离子均衡和离子区隔化 | 第31-32页 |
3.2 其它的盐及干旱应答基因 | 第32-34页 |
3.2.1 渗透保护物质 | 第33页 |
3.2.2 自由基清除酶类 | 第33页 |
3.2.3 LEA蛋白和热激蛋白 | 第33-34页 |
4.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4-39页 |
4.1 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35-37页 |
4.1.1 实时定量PCR技术 | 第35-36页 |
4.1.1.1 荧光阈值、C_T值 | 第35-36页 |
4.1.1.2 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 | 第36页 |
4.1.2 实时定量PCR的技术优势及应用 | 第36-37页 |
4.2 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的分析 | 第37-38页 |
4.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的方法 | 第37页 |
4.2.2 2~(-△△CT)方法与相对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 第37-38页 |
4.3 ABI Prism 77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 第38-39页 |
5.实时定量PCR应用于拟南芥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39-40页 |
第三章: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 第40-43页 |
1.正向遗传学及其意义 | 第40页 |
2.突变体的创制方法及突变频率 | 第40页 |
3.诱变剂的诱变机理 | 第40-41页 |
4.突变体的类型 | 第41-42页 |
5.创制盐芥EMS诱变突变体的意义 | 第42-43页 |
第四章: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展望 | 第43-44页 |
第二部分:实验论文 | 第44-95页 |
第一章: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的基因沉默研究 | 第44-60页 |
1.实验设计思路和意义 | 第44页 |
2.材料和方法 | 第44-51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4-4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5-51页 |
2.2.1 大肠杆菌电极转化用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5-46页 |
2.2.2 大肠杆菌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电极转化 | 第46页 |
2.2.3 农杆菌电极转化用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6页 |
2.2.4 QIAprep Spin Miniprep Kit方法的质粒提取 | 第46页 |
2.2.5 QIAquick PCR Purification Kit方法纯化PCR产物 | 第46-47页 |
2.2.6 质粒载体及基因PCR产物的双酶切及连接反应 | 第47页 |
2.2.7 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方法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片段 | 第47-48页 |
2.2.8 测序 | 第48页 |
2.2.9 保存菌种 | 第48页 |
2.2.10 SOS1,SOS2,SOS3,p5CS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2.2.11 盐芥及转化用农杆菌的准备 | 第49页 |
2.2.12 Floral dip法转化盐芥 | 第49页 |
2.2.13 FINALE除草剂筛选抗性植株 | 第49-50页 |
2.2.14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0页 |
2.2.15 RNeasy Mini Kit方法的植物总RNA提取 | 第50-51页 |
2.2.16 SOS1,SOS2,SOS3和p5CS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1页 |
3.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8页 |
3.1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基因用于构建RNAi的基因序列 | 第51-52页 |
3.2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基因沉默载体构建的结果 | 第52-56页 |
3.2.1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构建RNAi的基因片断获得 | 第52页 |
3.2.2 pGSA1252载体部分序列示RNAi的构建及检测的设计 | 第52-53页 |
3.2.3 农杆菌中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基因沉默构建的鉴定 | 第53-55页 |
3.2.4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的RNAi构建示意图 | 第55页 |
3.2.5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沉默构建的质粒测序 | 第55-56页 |
3.3 SOS1,SOS2,SOS3和p5CS在盐芥中基因沉默的结果 | 第56-58页 |
3.3.1 除草剂FINALE筛选盐芥Basta抗性苗 | 第56页 |
3.3.2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基因沉默抗性苗的分子鉴定 | 第56-58页 |
3.4 盐芥SOS1,SOS2,SOS3和p5CS基因在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 第58页 |
4.讨论 | 第58-59页 |
4.1 转录后基因沉默 | 第58页 |
4.2 盐芥作为新的耐盐模式植物及高效的Bar基因筛选方法 | 第58页 |
4.3 后续工作 | 第58-59页 |
5.附图:pGSA1252 | 第59-60页 |
第二章:盐芥和拟南芥中盐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0-90页 |
1.实验设计思路和意义 | 第60页 |
2.材料和方法 | 第60-63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0-6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2.2.1 盐芥植物材料的种植及处理 | 第61页 |
2.2.2 RNeasy Mini Kit方法的植物总RNA提取 | 第61-62页 |
2.2.3 RNA的定量 | 第62页 |
2.2.4 RNA的反转录及cDNA模板的稀释 | 第62页 |
2.2.5 实时定量PCR引物的设计 | 第62页 |
2.2.6 实时定量PCR | 第62-63页 |
3.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86页 |
3.1 盐芥和拟南芥的RNA提取和定量 | 第63页 |
3.2 盐芥和拟南芥的实时定量PCR的cDNA模板制备 | 第63页 |
3.3 盐芥和拟南芥中盐诱导相关基因的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 | 第63-86页 |
3.3.1 盐胁迫下植物中磷酸蛋白的表达分析 | 第64-67页 |
3.3.2 盐胁迫下植物转录因子的表达分析 | 第67-75页 |
3.3.3 ABA合成相关基因的盐诱导表达分析 | 第75-76页 |
3.3.4 盐胁迫下植物离子区隔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76-79页 |
3.3.5 盐胁迫下植物渗透保护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79-81页 |
3.3.6 盐胁迫下植物自由基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1-82页 |
3.3.7 热激蛋白和LEA蛋白的盐诱导表达分析 | 第82-84页 |
3.3.8 其它盐应答基因的盐诱导表达分析 | 第84-86页 |
4.讨论 | 第86-90页 |
4.1 实时定量PCR技术 | 第86页 |
4.2 盐芥和拟南芥中盐诱导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第86-87页 |
4.3 盐芥和拟南芥中盐诱导相关基因的盐诱导表达分析的结果 | 第87-89页 |
4.4 后续工作 | 第89-90页 |
第三章: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 第90-95页 |
1.实验设计思路和意义 | 第90页 |
2.材料 | 第90-94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90页 |
2.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90-94页 |
2.2.1 盐芥种子的EMS诱变 | 第90-91页 |
2.2.2 盐芥种子的无菌种植 | 第91页 |
2.2.3 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 第91-94页 |
2.2.3.1 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筛选的最适盐浓度的确定 | 第91页 |
2.2.3.2 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 第91-94页 |
2.2.3.3 推测的盐芥盐敏感突变体的进一步鉴定 | 第94页 |
3.讨论:盐芥EMS诱变筛选盐敏感突变体的意义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