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13页
 1、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第8-10页
 3、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4、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1章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时代背景第13-24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第13-15页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第13-14页
     ·城市化是产生失地农民的直接原因第14页
     ·失地农民第14-15页
     ·失地农民市民化第15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回顾第15-21页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第15-16页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16-19页
     ·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现状及问题第19-21页
   ·制定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必要性第21-24页
     ·失地等于失权第21-22页
     ·政府在制定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中的公共职责第22-23页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在市民化中的必要性第23-24页
第2章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第24-31页
   ·政策理论基础第24-27页
     ·土地产权理论第24-25页
     ·土地地租理论第25-26页
     ·外部效应理论第26-27页
   ·实现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现实基础第27-31页
     ·国家对农民土地产权制度的关注度提高第27-2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趋势第28-29页
     ·国内各地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有益探索第29-30页
     ·制定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重要性第30-31页
第3章 国内外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借鉴第31-40页
   ·发达国家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经验借鉴第31-33页
     ·美国模式第31-32页
     ·日本模式第32页
     ·德国模式第32-33页
   ·国内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探索实践第33-36页
     ·集中开发型安置:湖南咸嘉模式第33-34页
     ·保留产权型安置:山东寿光模式第34-35页
     ·社会保障型安置:上海浦东新区模式第35-36页
   ·国内外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经验借鉴总结第36-40页
     ·发达国家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共同点分析第36-37页
     ·国内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优缺点分析第37-40页
第4章 完善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对策第40-46页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基础第40-41页
     ·明晰土地各项产权促土地有效流转第40页
     ·加快土地产权制度专项立法工作第40-41页
   ·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政策,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关键第41-43页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实行公益性用地征用和经营性用地征收制度第41-42页
     ·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和范围,实行多样化补偿手段第42-43页
   ·健全政府服务职能,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前提第43-44页
     ·战略上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合理优化利用土地第43页
     ·充分尊重失地农民土地征用中主体地位,获实质性市民地位认可第43-44页
   ·加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根本第44-46页
     ·稳步推进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长效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建设第44-45页
     ·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司法制度研究
下一篇:完善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