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罚权及其限制
前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刑罚权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刑罚权概念简介及评析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我的刑罚权概念观 | 第11-14页 |
(一) 国家权力及其归属 | 第11-13页 |
(二) 刑罚权与国家权力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刑罚权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刑罚权的来源和根据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刑罚权的来源及评述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刑罚权的根据及评述 | 第18-21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刑罚权学说的基础 | 第23-34页 |
第一节 西方刑罚权学说的基础 | 第23-27页 |
(一) 契约论--国家的建立基础 | 第23-24页 |
(二) 自然法--权力和权利的规则 | 第24-25页 |
(三) 契约文化--权利本位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的刑罚权学说基础 | 第27-34页 |
(一) 国家政权传统--专制和集权 | 第27-29页 |
(二) 传统法文化--刑治主义 | 第29-32页 |
(三) 痛苦的挣扎--刑罚权观念的嬗变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刑罚权的限制 | 第34-59页 |
第一节 刑罚权的正当性 | 第35-40页 |
(一) 刑罚的报应性 | 第35-37页 |
(二) 刑罚的功利性 | 第37-38页 |
(三) 刑罚的正义性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刑罚权的现状 | 第40-44页 |
第三节 刑罚权的合理调整及限制 | 第44-55页 |
(一) 大力发展市民社会 | 第44-47页 |
(二) 转变刑法观念 | 第47-5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5-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