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写字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13-21页 |
| 前 言 | 第21-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 1 材 料 | 第23-24页 |
| 2 方 法 | 第24-35页 |
| ·神经痛大鼠模型 | 第24-25页 |
| ·测痛方法 | 第25页 |
| ·电针方法 | 第25页 |
| ·寡聚核苷酸探针的标记 | 第25-26页 |
| ·寡聚核苷酸标记探针的检测 | 第26页 |
| ·组织切片的制备 | 第26页 |
| ·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 | 第26-27页 |
|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漂浮法) | 第27-28页 |
| ·荧光双标 | 第28页 |
| ·胎鼠神经元原代培养及组化鉴定 | 第28-29页 |
| ·原代神经元培养给药方法及细胞收集 | 第29页 |
| ·Western Blot | 第29-31页 |
|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 ·有关溶液的配制 | 第31-35页 |
| 结 果 | 第35-65页 |
| 1 脊髓OFQ在大鼠神经痛及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 第35-41页 |
| ·鞘内注射OFQ对神经痛大鼠痛阈的影响 | 第35页 |
| ·鞘内注射 [Nphe1]nociceptin(1-13)NH2和nocistatin对神经痛及OFQ镇痛作用的影响 | 第35页 |
| ·鞘内注射[Nphe1]nociceptin(1-13)NH2及nocistatin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 第35-36页 |
| ·鞘内注射OFQ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 第36-41页 |
| 2 脊髓OFQ及其受体在大鼠神经痛及电针治疗神经痛时的可塑性变化 | 第41-48页 |
| ·脊髓背角ppOFQ mRNA在大鼠神经痛及给予电针后的变化 | 第41页 |
| ·脊髓背角OFQ含量在大鼠神经痛及给予电针后的变化 | 第41页 |
| ·脊髓背角ORL1 mRNA在大鼠神经痛及给予电针后的变化 | 第41-48页 |
| 3 脑内OFQ及其受体在大鼠神经痛及电针治疗神经痛时的可塑性变化 | 第48-59页 |
| ·脑内ppOFQ mRNA在大鼠神经痛及给予电针后的变化 | 第48页 |
| ·脑内OFQ含量在大鼠神经痛及给予电针后的变化 | 第48页 |
| ·脑内ORL1 mRNA在大鼠神经痛及给予电针后的变化 | 第48-59页 |
| 4 OFQ及电针对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9-62页 |
| ·神经痛大鼠鞘内注射OFQ或/和给予电针后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59页 |
| ·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ORL1 mRNA与谷氨酸的共存关系 | 第59-62页 |
| 5 OFQ镇痛的信号转导途径的初步探讨 | 第62-65页 |
| ·OFQ对神经痛大鼠脊髓PKA-C合成的影响 | 第62页 |
| ·OFQ对脊髓神经元PKA-C合成的影响 | 第62-65页 |
| 讨 论 | 第65-71页 |
| 结 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 附 录 | 第81-83页 |
| 致 谢 | 第83-84页 |
| 综 述 | 第84-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