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关节炎透皮治疗药物的研制及药效学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1 前言 | 第5-10页 |
| ·奶牛关节炎概况 | 第5页 |
| ·碘制剂概述 | 第5-9页 |
| ·外用碘制剂类药物概况 | 第5-8页 |
| ·注射用碘制剂--拉津 | 第8-9页 |
| ·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10页 |
| ·供试药品和试剂 | 第10页 |
| ·实验仪器 | 第10页 |
| ·实验动物 | 第10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10-14页 |
| ·实验1------透皮剂型的研制 | 第10-11页 |
| ·原药的合成 | 第10页 |
| ·透皮剂型的制作 | 第10-11页 |
| ·实验2-------“消炎王”热稳定性实验方法 | 第11页 |
| ·狗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实验方法 | 第11页 |
| ·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 第11页 |
| ·“消炎王”的使用 | 第11页 |
| ·“消炎王”的临床验证实验 | 第11页 |
| ·透皮吸收实验方法 | 第11-14页 |
| ·饲养管理 | 第11-12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12页 |
| ·给药和血样采集 | 第12页 |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12页 |
| ·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条件 | 第12-13页 |
| ·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 第13页 |
| ·碘代丁酮色谱峰的确定 | 第13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13-14页 |
| 4 实验结果 | 第14-20页 |
| ·“消炎王”热稳定性实验结果 | 第14页 |
| ·“消炎王”对狗的药效学实验结果 | 第14页 |
| ·奶牛的临床药效学实验结果 | 第14-16页 |
| ·对各种疖疮褥疮的治疗结果 | 第14-15页 |
| ·对于蹄炎红肿热痛炎症的治疗结果 | 第15页 |
| ·对于奶牛后肢跗关节炎的治疗结果 | 第15-16页 |
| ·“消炎王”对关节炎,蹄炎及疖疮的平均有效率 | 第16页 |
| ·对奶牛跗关节炎的比较治疗试验结果 | 第16页 |
| ·吸收实验结果 | 第16-20页 |
| ·线性关系及最低检测限 | 第16页 |
| ·血浆中碘浓度药时曲线图 | 第16-18页 |
| ·相关药动学参数 | 第18-19页 |
| ·净化回收率 | 第19-20页 |
| 5 分析讨论 | 第20-23页 |
| ·透皮给药系统研制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 第20页 |
| ·治疗体系的疗效学分析 | 第20页 |
| ·狗的疗效学分析 | 第20页 |
| ·奶牛的疗效学分析 | 第20页 |
| ·吸收试验分析 | 第20-21页 |
| ·麻兔和白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 | 第21页 |
| ·样品处理方法分析 | 第21页 |
| ·“消炎王”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1-22页 |
| ·白细胞功能 | 第21页 |
| ·髓过氧化物酶中介的杀菌体系 | 第21-22页 |
| ·关于消炎王吸收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6 结论 | 第23-24页 |
| 附图 | 第24-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英文摘要 | 第30-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