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线水击分析
1 引言 | 第1-10页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6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6-9页 |
1.2.1 管道水力分析方法 | 第6-7页 |
1.2.2 输油管道水击分析软件 | 第7-9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9-1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9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2 输油管网系统分析基本方程 | 第10-19页 |
2.1 波速方程 | 第10页 |
2.2 管内介质流动方程 | 第10-12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11页 |
2.2.2 稳定流基本方程 | 第11页 |
2.2.3 水击分析基本方程 | 第11-12页 |
2.3 非管元件基本方程 | 第12-19页 |
2.3.1 调节阀 | 第12-13页 |
2.3.2 泵 | 第13-16页 |
2.3.3 井 | 第16-17页 |
2.3.4 单向阀 | 第17-18页 |
2.3.5 阻力件 | 第18-19页 |
3 稳定流动模拟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3.1 稳定流动方程组的建立: | 第19-21页 |
3.2 Newton-Raphson法 | 第21-23页 |
4 瞬变流动的模拟分析法 | 第23-30页 |
4.1 特征线法 | 第23-28页 |
4.1.1 特征法理论方程 | 第23-24页 |
4.1.2 影响区和相关区 | 第24-25页 |
4.1.3 平静区 | 第25页 |
4.1.4 数值解 | 第25-27页 |
4.1.5 △x-△t网点和数值解的稳定性条件: | 第27-28页 |
4.2 瞬变流动时方程组的建立 | 第28-30页 |
5.不对称非时变稀疏线性化方程组的解法 | 第30-37页 |
5.1 概述 | 第30页 |
5.2 数据结构 | 第30-31页 |
5.3 模拟定序算法 | 第31-32页 |
5.4 稀疏L*U分解方法 | 第32-34页 |
5.4.1 L*U分解的数据结构 | 第32-33页 |
5.4.2 符号L*U分解 | 第33页 |
5.4.3 数值L*U分解 | 第33-34页 |
5.5 求解算法 | 第34-35页 |
5.6 重选主元问题 | 第35-37页 |
6.求解大型不对称时变稀疏线性化方程组 | 第37-46页 |
6.1 概述 | 第37页 |
6.2 数据结构 | 第37-39页 |
6.3 选主元 | 第39-41页 |
6.4 稀疏意义下的主元原位消去法 | 第41-46页 |
6.4.1 选主元的向前消去过程 | 第41-43页 |
6.4.2 快速向前消去过程 | 第43-44页 |
6.4.3 高速向前消去过程 | 第44-45页 |
6.4.4 回代过程 | 第45-46页 |
7 软件简介 | 第46-55页 |
7.1 概述 | 第46页 |
7.2 程序的模块 | 第46-53页 |
7.2.1 管网系统的名称 | 第46页 |
7.2.2 精度要求 | 第46-47页 |
7.2.3 单位 | 第47页 |
7.2.4 分析时间(瞬态分析) | 第47-50页 |
7.2.5 模拟分析 | 第50-53页 |
7.3 主程序、子程序功能介绍 | 第53-55页 |
8 实例分析 | 第55-60页 |
9 水击的控制和保护 | 第60-62页 |
10 结论及建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