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盐包热熨神阙穴联合耳穴压豆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 提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8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9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2.1 临床分组 | 第11页 |
| 2.2 方法 | 第11-14页 |
| 3 一般资料 | 第14-15页 |
| 3.1 治疗前三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 1) | 第14-15页 |
| 3.2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见表 2) | 第15页 |
| 3.3 三组患者病程比较(见表 3) | 第15页 |
| 4 结果 | 第15-17页 |
| 4.1 三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见表 4) | 第15-16页 |
| 4.2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见表 5) | 第16页 |
| 4.3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 6) | 第16页 |
| 4.4 排尿状况积分比较(见表 7) | 第16-17页 |
| 4.5 腹部症状积分比较(见表 8) | 第17页 |
| 4.6 尿等待时间积分比较(见表 9) | 第17页 |
| 5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5页 |
| 1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病机制研究 | 第18-20页 |
| 1.1 中医对于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发病机制研究 | 第18页 |
| 1.2 西医对于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18-20页 |
| 2 艾盐包热熨神阙穴防治尿潴留的机理 | 第20-21页 |
| 2.1 艾盐包热熨——一种新的灸疗方法 | 第20-21页 |
| 2.2 神阙穴——生命之根蒂 | 第21页 |
| 3 耳穴压豆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机理 | 第21-22页 |
| 3.1“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 第21-22页 |
| 3.2 耳部穴位的全息理论 | 第22页 |
| 4 治未病的思想 | 第22-23页 |
| 5 临床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结语 | 第25-26页 |
| 1 结论 | 第25页 |
| 2 问题和展望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 综述 | 第28-34页 |
| 1 灸法防治尿潴留的研究 | 第28-29页 |
| 2 温敷法对于术后尿潴留的防治 | 第29-30页 |
| 3 贴敷神阙穴对于术后尿潴留的防治 | 第30-31页 |
| 4 问题与展望 | 第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附录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发表论文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