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辐射貌相术及金刚石晶体缺陷的貌相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选题的科学意义 | 第8-10页 |
| 1.1.1 晶体缺陷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1.1.2 晶体缺陷研究的实验方法及特点 | 第8-10页 |
| 1.1.3 金刚石晶体缺陷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同步辐射貌相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金刚石晶体缺陷貌相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同步辐射白光貌相术实验方法研究 | 第15-29页 |
| 2.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15-22页 |
| 2.1.1 衍射斑点间的相互关系 | 第16-17页 |
| 2.1.2 晶体取向的计算 | 第17-18页 |
| 2.1.3 斑点投射方向的计算 | 第18页 |
| 2.1.4 晶轴旋转的计算 | 第18-21页 |
| 2.1.5 缺陷像在斑点上平面方向的确定 | 第21页 |
| 2.1.6 缺陷空间走向的计算 | 第21-22页 |
| 2.2 实例及误差分析 | 第22-2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天然金刚石晶体缺陷貌相研究 | 第29-52页 |
| 3.1 实验样品及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3.1.1 实验样品 | 第29-30页 |
| 3.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0页 |
| 3.1.3 实验过程 | 第30-31页 |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48页 |
| 3.2.1 南非金刚石 | 第31-38页 |
| 3.2.2 辽宁金刚石 | 第38-48页 |
| 3.3 南非金刚石和辽宁金刚石晶体缺陷的比较 | 第48-5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合成金刚石晶体缺陷貌相研究 | 第52-70页 |
| 4.1 实验样品及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4.1.1 实验样品 | 第52页 |
| 4.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2-53页 |
| 4.1.3 实验过程 | 第53-54页 |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68页 |
| 4.2.1 大颗粒合成金刚石 | 第54-60页 |
| 4.2.2 小颗粒合成金刚石 | 第60-68页 |
| 4.3 合成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晶体缺陷的比较 | 第68-6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