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电流变阻尼器对汽车悬架结构振动的智能半主动控制

第一章 前言第1-12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0-12页
第二章 汽车及悬架结构的组成第12-24页
 2.1 汽车工业的发展第12-13页
 2.2 汽车的类型第13-15页
 2.3 汽车的总体构造第15-18页
 2.4 悬架的组成第18-24页
  2.4.1 悬架的组成第18-21页
  2.4.2 汽车悬架的种类第21-24页
第三章 多通道电流变阻尼器的设计第24-40页
 3.1 汽车阻尼器的发展情况第24-26页
 3.2 ER阻尼器的工作原理第26-36页
  3.2.1 电流变学发展概况第26-28页
  3.2.2 电流变体的组成第28-30页
  3.2.3 电流变液的基本特性第30-32页
  3.2.4 ER可控阻尼器的原理第32-36页
 3.3 多通道电流变阻尼器的原理第36-40页
第四章 汽车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第40-53页
 4.1 悬架结构的运动方程的建立第40-43页
 4.2 最优控制第43-46页
 4.3 汽车悬架控制的几种类型第46-48页
 4.4 采用电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第48-53页
  4.4.1 半主动悬架的运动方程第48-49页
  4.4.2 状态方程的建立第49-50页
  4.4.3 性能指标的选择第50-51页
  4.4.4 半主动控制策略第51-53页
第五章 评价汽车的平顺性的方法第53-63页
 5.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第54-59页
  5.1.1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第54-56页
  5.1.2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56-59页
 5.2 路面的统计特性第59-63页
  5.2.1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第59-61页
  5.2.2 空间频率谱密度Gq(n)化为时间频率谱密度Gq(f)第61-63页
第六章 采用电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的计算机模拟第63-75页
 6.1 正弦激励的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63-67页
 6.2 随机激励的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67-74页
  6.2.1 路面输入的三角级数合成法第67-68页
  6.2.2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8-73页
  6.2.3 关于加权矩阵的选取第73-74页
 6.3 本论文结论及前景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航空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曲线梁桥的非线性计算理论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