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薄膜技术论文

多金属氧酸盐双分子复合膜的制备与荧光性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4页
 1.1 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概述第8-11页
  1.1.1 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历史第8-9页
  1.1.2 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和结构新发展第9-11页
 1.2 无机-有机自组装多层膜第11-19页
  1.2.1 通过将POMs掺杂在导电聚合物中而生成的复合膜第11-13页
  1.2.2 由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的复合膜第13-14页
  1.2.3 由交替吸附自组装制备的复合膜第14-18页
  1.2.4 电化学生长制备复合膜第18-19页
  1.2.5 浇注法制备多层双分子膜第19页
 1.3 膜科学技术发展概况第19-23页
  1.3.1 均质膜第20页
  1.3.2 多孔膜第20-21页
  1.3.3 杂化膜过程的发展第21-22页
  1.3.4 薄膜蒸发第22-23页
  1.3.5 液膜萃取技术第23页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含铕多金属氧酸盐Na_9[EuW_(10)O_(36)]、K_(17)[Eu(P_2W_(17)O_(61))_2]和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A)多层双分子膜第24-39页
 2.1 仪器,试剂和基片的清洗第24-25页
  2.1.1 仪器和试剂第24-25页
  2.1.2 基片的清洗第25页
 2.2 多层双分子膜的制备第25-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7页
  2.3.1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第27-29页
  2.3.2 小角X射线衍射(XRD)第29-32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2-34页
  2.3.4 椭圆光度法第34页
  2.3.5 扫描电镜(SEM)第34-35页
  2.3.6 荧光性质第35-37页
 2.4 水分子对多层双分子膜层间距的影响第37-38页
 2.5 结论第38-39页
第三章 含铕多金属氧酸盐和二甲基二(十二烷基)氯化铵(DDDA)多层双分子膜第39-48页
 3.1 仪器和试剂第39页
 3.2 多层双分子膜的制备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3.1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第40-41页
  3.3.2 小角X射线衍射(XRD)第41-44页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4-45页
  3.3.4 扫描电镜(SEM)第45页
  3.3.5 荧光性质第45-47页
 3.4 结论第47-48页
第四章 三种常规多金属氧酸盐和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A)多层双分子膜第48-54页
 4.1 仪器和试剂第48页
 4.2 三种杂多阴离子多层双分子膜的制备第48-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53页
  4.3.1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第49-50页
  4.3.2 小角X射线衍射(XRD)第50-52页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2页
  4.3.4 扫描电镜(SEM)45第52-53页
 4.4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研究
下一篇:双面覆膜等厚高强竹胶合板相关生产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