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苏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

摘要第1-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模型的修正第12-20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2-14页
   ·供试材料与测定项目第12页
   ·培养实验第12-13页
   ·田间填埋试验第13-14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4-18页
   ·培养实验第14-16页
   ·田间填埋试验第16-17页
   ·植物残体的易分解比例第17-18页
 3 结论第18-20页
第二章 模型的验证第20-28页
 1 模型结构分解第20-22页
   ·总模型第20页
   ·环境因子模型第20-21页
   ·其它参数计算模型第21-22页
 2 模型验证资料第22-23页
   ·定点培肥数据第22页
   ·气象数据第22-23页
 3 结果和讨论第23-27页
   ·铜山验证结果第23页
   ·丹阳验证结果第23-24页
   ·兴化验证结果第24页
   ·宜兴验证结果第24-25页
   ·山东陵县验证结果第25-26页
   ·验证结果综合分析第26-27页
 4 结论第27-28页
第三章 模型与GIS的结合第28-44页
 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第28-29页
 2 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应用第29-32页
   ·基本应用模式第29-30页
   ·通用GIS平台的弱点分析第30-32页
 3 ArcGIS8.1介绍(ESRI,2002)第32页
 4 数据处理第32-35页
   ·土壤数据第32-33页
   ·气象数据第33页
   ·农业生产相关数据第33页
   ·网格文件的生成第33-34页
   ·计算方法第34-35页
 5 Arcinfo应用的相关命令第35-41页
   ·格式转换和处理第36-37页
   ·Coverage文件的投影定义第37页
   ·属性数据与矢量文件的关联第37-38页
   ·矢量文件栅格化第38-39页
   ·Grid文件转ASCⅡ文件第39页
   ·气象插值第39-41页
 6 、 区域模式的程序实现第41-44页
第四章 模型应用第4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模型及参数第44-45页
   ·软件应用及计算方法第45-46页
   ·数据来源第46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2000年土壤有机碳含量模拟与分析第47-49页
   ·2010年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与分析第49-52页
第五章 系统及程序设计第52-64页
 1 、 系统结构第52-53页
 2 、 程序设计第53-55页
   ·编程语言第53页
   ·GIS控件第53-54页
   ·数据链接机制第54-55页
   ·数据库第55页
 3 重要类(Classes)和标准模块(Modules)第55-57页
   ·类模块说明第55-57页
     ·clsFactors,影响因子计算类第55-56页
     ·clsMapTip类,GIS属性提示类第56-57页
   ·标准模块第57页
     ·mdlDataConnection模块第57页
 4 点模式模拟的部分代码第57-61页
 5 程序样图第61-64页
文献综述第64-75页
 1 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模拟研究的意义第64-66页
   ·农业生产价值第64页
   ·环境效益价值第64-65页
   ·建立和完善土壤有机碳周转模型的必要性第65-66页
   ·研究范围第66页
 2 有机碳周转模型研究现状第66-70页
   ·国外第67-69页
   ·国内第69-70页
 3 土壤及植物残体碳周转研究方法第70页
 4 影响有机碳循环的影响因素第70-75页
   ·气候因子第70-72页
     ·温度因子第71页
     ·水分因子第71-72页
   ·土壤因子第72-73页
   ·外源有机物因子第73-75页
全文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附表第8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猎取人类的灵魂--茨威格小说创作艺术综论
下一篇: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