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冷库特性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7-9页 |
·研究的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5-16页 |
第2章 制冷系统四大部件的数学模型 | 第16-43页 |
·压缩机数学模型 | 第16-20页 |
·用于系统仿真的压缩机结构特点及其要求 | 第16-18页 |
·系统动态仿真用的压缩机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冷凝器的动态分布数学模型 | 第20-29页 |
·微元控制体的选取及简化假设 | 第21-22页 |
·管内制冷剂侧数学模型 | 第22-27页 |
·管外空气侧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管翅能量守恒方程 | 第28-29页 |
·霜工况下蒸发器动态分布数学模型 | 第29-38页 |
·微元控制体的选取与简化假设 | 第30页 |
·管内制冷剂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管外空气侧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管翅能量守恒方程 | 第36-37页 |
·结霜后蒸发器风机特性 | 第37-38页 |
·热力膨胀阀数学模型 | 第38-42页 |
·热力膨胀阀与制冷蒸发器的稳定工作研究 | 第39-40页 |
·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的调节回路框图分析 | 第40-41页 |
·热力膨胀阀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有关物性参数的说明 | 第43-49页 |
·湿空气的物性参数 | 第43-46页 |
·热力参数 | 第43-45页 |
·析湿系数 | 第45-46页 |
·制冷剂R22物性 | 第46-49页 |
第4章 围护结构的动态数学模型 | 第49-59页 |
·冷库围护结构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用状态空间法建立多层平壁热力系统模型 | 第50-52页 |
·状态方程的离散求解 | 第52-54页 |
·状态空间模型的Z传递系数求解 | 第54-56页 |
·库温计算 | 第56-57页 |
·实例计算与实验验证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小型冷库制冷装置的动态仿真 | 第59-69页 |
·冷库制冷装置的参数耦合分析 | 第59-61页 |
·制冷系统各部件输入输出参数耦合关系 | 第60页 |
·空气冷却系统各部件输入输出参数耦合关系 | 第60-61页 |
·动态仿真的计算方法 | 第61-63页 |
·仿真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61-62页 |
·闭环系统的开环处理 | 第62-63页 |
·动态仿真程序的设计 | 第63页 |
·仿真结果与实验验证 | 第63-66页 |
·实验过程 | 第63-64页 |
·结果分析比较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9页 |
第6章 冷库内三维流场.温度场的分布特性 | 第69-83页 |
·流动与换热模型分析 | 第70-71页 |
·数学模型 | 第71-73页 |
·控制方程 | 第71-73页 |
·边界条件 | 第73页 |
·计算结果 | 第73-78页 |
·特征点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 | 第78-79页 |
·不同冷风机位置的计算结果比较 | 第79-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研究结论 | 第83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A(冷库主要部件技术结构参数) | 第91-92页 |
附录B(符号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