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 第1-17页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生态工业概念的提出 | 第10页 |
·生态工业园的意义 | 第10-11页 |
·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库兹尼茨曲线 | 第11页 |
·绿色国民帐户 | 第11-12页 |
·国内外生态工业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生态工业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生态工业园的理论探讨 | 第17-32页 |
·工业系统的进化 | 第17-18页 |
·一级生态系统 | 第17页 |
·二级生态系统 | 第17页 |
·三级生态系统 | 第17-18页 |
·理想的工业系统 | 第18页 |
·循环经济 | 第18-21页 |
·循环经济的提出 | 第18-19页 |
·循环经济的内容 | 第19页 |
·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19-21页 |
·物质节约利用(dematerialization) | 第21-22页 |
·物质节约利用的概念 | 第21页 |
·物质节约利用的评估方法 | 第21页 |
·影响IU的因素 | 第21-22页 |
·生态效益 | 第22-24页 |
·生态效益的提出 | 第22页 |
·生态效益的内容 | 第22-23页 |
·实现生态效益的途径 | 第23页 |
·生态效益的评价 | 第23-24页 |
·环境管理与工业区 | 第24-26页 |
·划分工业区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工业区的发展方向 | 第25页 |
·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25-26页 |
·生态工业园区的法规 | 第26页 |
·生态城市 | 第26-28页 |
·生态城市的概念 | 第26-27页 |
·生态城市的内容 | 第27-28页 |
·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 | 第28-32页 |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第28-29页 |
·排污权交易 | 第29页 |
·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意义 | 第29-31页 |
·健全排污权交易的法规、规范交易活动、监督交易行为 | 第31-32页 |
3 生态工业园评价理论探讨 | 第32-47页 |
·生命周期评价 | 第32-38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 第32-33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特点 | 第33页 |
·生命周期的基本框架 | 第33-35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 | 第35-36页 |
·欧洲99生态指数 | 第36-38页 |
·工业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 | 第38-40页 |
·清洁生产的概念 | 第38页 |
·清洁生产评价的基本内容 | 第38-40页 |
·清洁生产评价与常规环境影响评价的联系和区别 | 第40页 |
·清洁生产评价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 | 第40页 |
·技术环境评价 | 第40-43页 |
·技术环境评价的特点 | 第41页 |
·技术环境评价考虑的环境压力 | 第41-42页 |
·技术环境影响的类型 | 第42-43页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第43-47页 |
·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概念 | 第43页 |
·SEA的作用和意义 | 第43-44页 |
·SEA的区域性特征 | 第44页 |
·SEA的评价因素、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 | 第44-47页 |
4 昝村生态工业园的方案设计 | 第47-75页 |
·韩城昝村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 第47-50页 |
·自然环境 | 第47-49页 |
·污染气象学特征 | 第49-50页 |
·园区规划总则 | 第50-54页 |
·总体目标 | 第50页 |
·园区规划原则 | 第50-52页 |
·园区规划技术 | 第52-54页 |
·韩城昝村生态工业园方案设计 | 第54-71页 |
·韩城昝村生态工业园整体方案设计 | 第54-56页 |
·生态工业园的主体单元---炭黑厂的生态设计 | 第56-64页 |
·煤矸石电厂 | 第64-68页 |
·水泥厂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 第68-69页 |
·焦化厂 | 第69-71页 |
·电石厂 | 第71页 |
·氮肥厂 | 第71页 |
·产品及废物的生态链设计 | 第71-75页 |
·炭黑 | 第71-72页 |
·煤焦油的再循环 | 第72页 |
·焦化厂煤气的综合开发利用 | 第72页 |
·炭黑尾气的循环利用 | 第72页 |
·废水的循环利用 | 第72-75页 |
5 工业生态园的经济学分析 | 第75-79页 |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第75-77页 |
·指标算法 | 第75-77页 |
·环境经济静态分析 | 第77页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 第77-79页 |
6 园区管理与支持系统设计 | 第79-84页 |
·园区的管理 | 第79-83页 |
·园区企业的准入条件 | 第79页 |
·园区环境管理机构 | 第79-80页 |
·园区环境管理制度 | 第80页 |
·加强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综合治理 | 第80-81页 |
·园区主要达标措施 | 第81-83页 |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系统 | 第83页 |
·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监测 | 第83页 |
·园区生态工业孵化器 | 第83-84页 |
7 结束语 | 第84-88页 |
·工业生态园的理论与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实体选择 | 第84页 |
·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内涵 | 第84-85页 |
·生态工业园应用方案的设计原则 | 第85-86页 |
·生态链原则 | 第85页 |
·工业生态系统整体性与成员个性统一的原则 | 第85-86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86页 |
·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的多功能性原则 | 第86页 |
·园区空间组织和联系的高效性原则 | 第86页 |
·对昝村生态工业园设计方案的评述 | 第86-88页 |
·昝村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的优点 | 第86-87页 |
·昝村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局限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附录一: 工业生态学研究机构网址 | 第96-97页 |
附录二: 国外生态工业园项目站点和网址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