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二十世纪汇率制度变迁的回顾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变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变迁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当今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中国现存汇率制度重新选择的必要性探讨 | 第15-27页 |
第一节 中国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5-16页 |
一、 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1981—1984) | 第15页 |
二、 外汇调剂市场发展时期(1985—1993) | 第15-16页 |
三、 汇率并轨至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时期(1994— ) | 第16页 |
第二节 固定汇率制—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 | 第16-20页 |
一、 汇率形成机制的局限性 | 第17页 |
二、 汇率方面的“重管理,轻浮动” | 第17-18页 |
三、 外汇市场缺乏有效竞争 | 第18-19页 |
四、 市场交易主体方面 | 第19页 |
五、 交易品种方面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金融开放—我国加入WTO后必须迈出的一步 | 第20-22页 |
一、 国际收支总体规模将迅速扩张 | 第20-21页 |
二、 国际收支各项目之间的比重结构将重新调整 | 第21页 |
三、 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难度将越来越大 | 第21-22页 |
第四节 “三元悖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动因 | 第22-27页 |
一、 内外均衡调节的矛盾 | 第24-25页 |
二、 国际储备成本不断提高 | 第25页 |
三、 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汇率目标区制—我国金融进一步开发中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克鲁格曼目标区汇率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克鲁格曼目标区汇率模型的实证检验与修正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汇率目标区制:我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的现实选择 | 第30-31页 |
一、 在明确的游戏规则下,中央银行与市场参与者共同把汇率运动的轨迹置于区间内 | 第30-31页 |
二、 汇率目标区兼顾了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两种制度的优点 | 第31页 |
三、 中央银行调控汇率的运动有更大的自主性 | 第31页 |
第四节 欧洲货币体系运行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我国汇率目标区制度框架设计的思路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选择 | 第34-35页 |
一、 汇率政策改革需要的条件 | 第34页 |
二、 当前进行汇率改革的有利条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汇率目标区中心货币的确定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汇率目标区基础均衡汇率FEER的确定 | 第37-39页 |
第四节 目标区汇率波动幅度的确定 | 第39页 |
第五节 中央银行进行汇率干预的时机选择 | 第39-40页 |
第六节 人民币汇率干预的政策手段 | 第40-41页 |
第七节 人民币汇率干预的国际合作问题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