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8页 |
前言 | 第8-18页 |
1.1 传统消能工的型式、种类及各自特点 | 第9-11页 |
1.1.1 挑流消能 | 第9-10页 |
1.1.2 底流消能 | 第10页 |
1.1.3 面流消能 | 第10-11页 |
1.2 新型消能工 | 第11-15页 |
1.2.1 宽尾墩 | 第11页 |
1.2.2 掺气分流墩 | 第11-12页 |
1.2.3 台阶式坝面消能工 | 第12-13页 |
1.2.4 高坝下游水垫塘消能 | 第13-14页 |
1.2.5 有压孔板和竖井式内消能工 | 第14-15页 |
1.3 高速水流消能问题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悬栅式消能工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特点及内容 | 第16-18页 |
1.4.1 泄水陡槽的体型及水力特征 | 第16页 |
1.4.2 悬栅式消能工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3 悬栅式消能工的特点 | 第17页 |
1.4.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悬栅消能工模型试验 | 第18-24页 |
2.1 模型设计 | 第18-21页 |
2.1.1 模型律及比尺选择 | 第18-21页 |
2.1.2 模型设计、材料选择及制作安装 | 第21页 |
2.2 试验装置与测试方法 | 第21-24页 |
2.2.1 整体模型 | 第21-22页 |
2.2.2 局部模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悬栅消能工水力特性研究 | 第24-44页 |
3.1 陡槽内水流流态 | 第24-25页 |
3.2 陡槽内流速分布 | 第25-35页 |
3.2.1 垂线流速分布 | 第25-35页 |
3.3 陡槽内的水面线变化 | 第35-38页 |
3.4 陡槽底板的压力分布 | 第38页 |
3.5 消能率计算 | 第38-40页 |
3.6 悬栅体型优化试验数据分析 | 第40-44页 |
3.6.1 投影寻踪法简介 | 第40-41页 |
3.6.2 投影寻踪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 第41-42页 |
3.6.3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悬栅消能机理分析 | 第44-49页 |
4.1 二维流场特性 | 第44-48页 |
4.2 悬栅消能机理分析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