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23页 |
1.1 视觉电生理的发展 | 第9-16页 |
1.1.1 网膜电图起源的研究 | 第9-12页 |
1.1.2 视网膜电图的近代发展 | 第12-15页 |
1.1.3 视网膜电图的现代发展 | 第15-16页 |
1.2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1.2.1 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1.2.2 多焦视觉电生理与传统视觉电生理、局部多焦视觉电生理、全自动视野计的比较 | 第17-18页 |
1.3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18-22页 |
1.3.1 多焦ERG的特征及应用 | 第18-21页 |
1.3.2 多焦VEP的特征及应用 | 第21-22页 |
1.4 立题依据及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2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1 结构框图 | 第23页 |
2.2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3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数据库设计 | 第25-30页 |
3.1 数据库的生成 | 第25-26页 |
3.2 数据库的管理及数据显示 | 第26-30页 |
4 放大器的设计 | 第30-33页 |
4.1 电极的选取 | 第30页 |
4.2 前级放大器 | 第30-31页 |
4.3 后级放大器 | 第31-33页 |
5 数据采集 | 第33-34页 |
6 固视监视系统的设计 | 第34-35页 |
7 刺激图形的产生 | 第35-45页 |
7.1 多显示技术 | 第35-44页 |
7.1.1 虚拟屏幕概念 | 第35-36页 |
7.1.2 安装和设置多台显示器 | 第36页 |
7.1.3 多显示技术的编程 | 第36-44页 |
7.2 刺激图形的产生 | 第44-45页 |
8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数学处理 | 第45-52页 |
8.1 m序列的介绍 | 第45-48页 |
8.2 快速m变换 | 第48-49页 |
8.3 信号的分离 | 第49-52页 |
9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结果显示 | 第52-55页 |
9.1 数学分析 | 第52-53页 |
9.1.1 提高信噪比的措施 | 第52页 |
9.1.2 反应阶次的划分 | 第52-53页 |
9.2 检查结果的显示 | 第53页 |
9.3三 维地形图的设计 | 第53-55页 |
10 多焦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 第55-58页 |
10.1 多焦ERG的检查方法 | 第55页 |
10.1.1 多焦ERG的刺激方法 | 第55页 |
10.1.2 多焦ERG的记录方法 | 第55页 |
10.2 多焦VEP的检查方法 | 第55-56页 |
10.2.1 多焦VEP的刺激方法 | 第55-56页 |
10.2.2 多焦VEP的刺激方法 | 第56页 |
10.3 临床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10.3.1 正常人的波形 | 第56-57页 |
10.3.2 视网膜脱离 | 第57页 |
10.3.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第57-58页 |
11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