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中国稻种(Oryza sativa L.)资源同工酶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目录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一. 前言第12-14页
二.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中国水稻品种资源第14-16页
  2.1.1 水稻的起源第14-15页
  2.1.2 中国稻种资源的多样性第15-16页
 2.2 同工酶分析在稻种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16-22页
  2.2.1 同工酶分析的特征和原理第16页
  2.2.2 同工酶等位基因分析应用的范围第16-18页
   2.2.2.1 了解物种群体的遗传学结构第17页
   2.2.2.2 探查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第17页
   2.2.2.3 探测种群间、亚种间分化或亲近的程度第17-18页
  2.2.3 同工酶分析在水稻上的应用第18-22页
   2.2.3.1 同工酶分析在水稻分类学上的应用第18-19页
   2.2.3.2 同工酶等位基因分析在水稻起源中心研究中的作用第19-20页
   2.2.3.3 同工酶等位基因分析在水稻籼粳分化上的遗传研究第20-21页
   2.2.3.4 同工酶技术在分子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第21-22页
 2.3. SSR标记在水稻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22-24页
  2.3.1 SSR标记概述第22页
  2.3.2 SSR标记在水稻种质资源上的应用第22-24页
三. 材料与方法第24-30页
 3.1 种质资源的同工酶分析第24-28页
 3.2. 现代育成品种的SSR分析第28-30页
四. 结果分析第30-40页
 4.1. 中国地方稻种资源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第30-34页
  4.1.1. 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第30页
  4.1.2 新等位基因Pgi1-5第30-31页
  4.1.3 籼粳亚种水平上同工酶多样性第31页
  4.1.4 不同生态稻区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第31-33页
  4.1.5 不同稻区籼、粳亚种水平上的同工酶基因多样性第33页
  4.1.6. 不同省份间同工酶基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第33-34页
 4.2. 利用同工酶等位基因对中国地方稻种的分类第34-36页
  4.2.1 同工酶的聚类分析结果第34页
  4.2.2. 利用Glaszmann方法对栽培稻进行6大类型的分类第34-35页
  4.2.3. 利用基因频率计算判别粳稻的Dj值参数第35-36页
 4.3. 水稻同工酶遗传型和亚种水平上非随机组合现象的研究第36-38页
  4.3.1 各稻区非随机组合值的对比分析第36-37页
  4.3.2 不同稻区内等位基因非随机组合模型分析第37-38页
 4.4 中国水稻育成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第38-40页
  4.4.1 水稻SSR标记DNA多态性第38页
  4.4.2 品种分类及特异SSR引物的分析第38-39页
  4.4.3 亚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9-40页
五. 讨论第40-44页
六. 结论第44-70页
七. 参考文献第70-78页
致谢第78-45页
附件:第45-80页
 List of tables第45-65页
 List of figures第65-79页
 Pictures and illustration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鼠小肠发育过程中内源性l-fabp、c-jun、wtp53基因及p38、p21的表达与小肠干细胞增殖分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肺炎症反应影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