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水、土压力与基坑支护结构相互作用 | 第11-13页 |
·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基坑工程水土压力计算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现行规范中水土分算的水压力计算图式 | 第16-19页 |
·静水压力模型 | 第16-17页 |
·倒梯形渗流水压力模型 | 第17-18页 |
·倒三角渗流水压力模型 | 第18-19页 |
·规范模型小结 | 第19页 |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桩墙两侧承压层水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5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程序与模型介绍 | 第21-22页 |
·程序介绍 | 第21页 |
·模型介绍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均质土情况水压力分布规律 | 第22-27页 |
·不考虑支护结构渗透性情况 | 第22-24页 |
·考虑支护结构渗透性、不考虑搅拌桩渗透性情况 | 第24-25页 |
·考虑支护结构及搅拌桩渗透性情况 | 第25-26页 |
·均质土情况水压力分布规律总结 | 第26-27页 |
·两层土情况水压力分布规律 | 第27-33页 |
·不考虑支护结构渗透性情况 | 第27-28页 |
·考虑支护结构渗透性、不考虑搅拌桩渗透性情况 | 第28-30页 |
·考虑支护结构及搅拌桩渗透性情况 | 第30-31页 |
·两层土情况水压力分布规律总结 | 第31-33页 |
·三层土情况水压力分布规律 | 第33-49页 |
·不考虑支护结构渗透性情况 | 第33-38页 |
·考虑支护结构渗透性、不考虑搅拌桩渗透性情况 | 第38-42页 |
·考虑支护结构及搅拌桩渗透性情况 | 第42-46页 |
·三层土情况水压力分布规律总结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考虑基坑空间效应的计算方法 | 第50-71页 |
·引言 | 第50-54页 |
·地下水边界距离对于平面渗流场的影响 | 第50-51页 |
·基坑长宽比对于平面渗流场的影响 | 第51-54页 |
·程序改进的目的和原理 | 第54-57页 |
·原有程序计算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54-56页 |
·程序改进的原理和关键 | 第56-57页 |
·过水断面公式的推导 | 第57-60页 |
·过水断面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5页 |
·垂直基坑长边计算剖面情况 | 第60-62页 |
·垂直基坑短边计算剖面情况 | 第62-64页 |
·过水断面表格的推导 | 第64-65页 |
·程序编制 | 第65-66页 |
·新程序结果对比及系数表调整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一般情况下水土分算水压力简化计算图式 | 第71-82页 |
·前言 | 第71页 |
·模型建立要点 | 第71-73页 |
·坑内外地下水位 | 第71-72页 |
·渗透系数 | 第72-73页 |
·土层层数 | 第73页 |
·各情况水压力简化计算图式及与规范结果对比 | 第73-81页 |
·现行规范三种水压力模型的图式 | 第73-74页 |
·各情况下水压力的简化计算图式 | 第74-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钢板桩围堰水压力简化计算图式 | 第82-88页 |
·引言 | 第82页 |
·钢板桩围堰的工程特点 | 第82-83页 |
·坑外水位 | 第82页 |
·钢板桩桩身渗透系数 | 第82-83页 |
·其他特点 | 第83页 |
·计算模型介绍 | 第83-84页 |
·钢板桩水压力简化计算方法 | 第84-87页 |
·河床上钢板桩结构的水压力 | 第84页 |
·土层中钢板桩结构的水压力 | 第84-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 | 第88-94页 |
·地下连续墙工程实例 | 第88-90页 |
·工程概况 | 第88页 |
·模型及水压力简化计算 | 第88-89页 |
·与规范计算方法对比 | 第89-90页 |
·钢板桩围堰工程实例 | 第90-93页 |
·工程概况 | 第90-91页 |
·模型及水压力简化计算 | 第91-93页 |
·与规范计算方法对比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件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