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安全和评价 | 第5-6页 |
1.1.1 安全 | 第5页 |
1.1.2 评价 | 第5-6页 |
1.2 安全评价 | 第6-8页 |
1.3 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现状及展望 | 第8-9页 |
1.4 电气安全及其评价 | 第9页 |
1.5 本论文的意义和基本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与因素分析 | 第11-22页 |
2.1 建立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 第11页 |
2.2 电气安全评价因素体系的建立 | 第11-14页 |
2.3 电气安全评价因素分析 | 第14-22页 |
2.3.1 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 | 第14-16页 |
2.3.2 电气环境 | 第16-19页 |
2.3.3 电气安全管理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 第22-32页 |
3.1 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22-24页 |
3.1.1 权重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22页 |
3.1.2 权重确定方法 | 第22-23页 |
3.1.3 权重调整方法 | 第23-24页 |
3.2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24-27页 |
3.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24-25页 |
3.2.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5-26页 |
3.2.3 计算因素的相对权重 | 第26-27页 |
3.3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27-32页 |
3.3.1 准则层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27-28页 |
3.3.2 电气设备固有安全性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28-29页 |
3.3.3 电气环境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29-30页 |
3.3.4 电气安全管理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第32-41页 |
4.1 工业企业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 第32页 |
4.2 模糊综合评判 | 第32-39页 |
4.2.1 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4.2.2 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 | 第35-39页 |
4.3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优缺点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应用实例 | 第41-54页 |
5.1 南102转油站概况 | 第41页 |
5.2 南102转油站内电气危险辨识与分析 | 第41-43页 |
5.2.1 电气火灾和爆炸危险 | 第41-42页 |
5.2.2 雷电危害 | 第42页 |
5.2.3 静电危害 | 第42-43页 |
5.2.4 触电危险 | 第43页 |
5.3 南102转油站现存电气隐患 | 第43-44页 |
5.4 南102转油站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54页 |
5.4.1 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 第44-49页 |
5.4.2 因素权重值 | 第49-50页 |
5.4.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第50-54页 |
第六章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引申 | 第54-57页 |
6.1 系统安全等级的确定 | 第54-56页 |
6.1.1 安全等级模糊特征量 | 第54-55页 |
6.1.2 安全等级的可能性 | 第55页 |
6.1.3 南102转油站电气安全系统安全等级的确定 | 第55-56页 |
6.2 电气事故损失预估 | 第56-57页 |
6.2.1 事故概率的估算 | 第56页 |
6.2.2 事故的平均损失估算 | 第56-57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