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43页 |
第一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2-31页 |
一. IBV的毒粒结构 | 第12-13页 |
二. IBV的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三. IBV的繁殖(基因组RNA的复制,转录及病毒的装配,运输,出芽) | 第14-17页 |
四. IBVRNA的转录 | 第17-20页 |
1. 病毒基因组RNA的转录合成 | 第17-18页 |
2. 负链RNA的合成 | 第18-19页 |
3. 亚基因组RNA的合成 | 第19-20页 |
4. RNA合成的酶学 | 第20页 |
五. 由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 | 第20-25页 |
1. 结构蛋白 | 第20-24页 |
① 纤突蛋白(S) | 第21-22页 |
② 基质蛋白 | 第22-23页 |
③ 核衣壳蛋白 | 第23-24页 |
2. 非结构蛋白 | 第24-25页 |
① 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第24-25页 |
② 其他蛋白质 | 第25页 |
六. S1基因及S1蛋白变异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 S1基因变异区及保守区的研究 | 第25-26页 |
2. 利用单抗技术对病毒进行血清分型及抗原位点分析 | 第26-27页 |
3. 利用RT-PCR技术对IBVS1基因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 第27页 |
七. IBV分型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1. 免疫型(或保护型) | 第28页 |
2. 抗原分型 | 第28-31页 |
① 血清型 | 第28-29页 |
② 表位分型 | 第29页 |
③ 基因型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传染性腺胃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一. 病原 | 第31-32页 |
二. 能引起腺胃炎的主要传染病病原 | 第32-35页 |
1 禽呼肠孤病毒 | 第32-33页 |
2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 | 第33-34页 |
3 冠状病毒 | 第34页 |
4 其他病原 | 第34-35页 |
三. 总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冠状病毒的重组 | 第36-43页 |
一. 冠状病毒RNA的性质及合成 | 第36-37页 |
二. 病毒基因组的重组 | 第37-38页 |
三. 病毒RNA与DI RNA之间的重组:病毒序列掺入到DI RNA中 | 第38-39页 |
四. 靶RNA重组:DI RNA序列掺入到病毒基因组中 | 第39页 |
五. 重组在病毒进化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六. RNA重组的机制 | 第40-42页 |
七.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43-87页 |
第一章 IBV腺胃病变株(SD/97/02)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 第43-5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2 结果 | 第45-47页 |
3 讨论 | 第47-50页 |
第二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S1纤突蛋白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50-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 | 第52-54页 |
3. 讨论 | 第54-61页 |
第三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S2蛋白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61-6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2 结果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9页 |
第四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序列分析 | 第69-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2. 结果 | 第72-74页 |
3. 讨论 | 第74-79页 |
第五章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基质蛋白、5A、5B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79-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1页 |
2 结果 | 第81-84页 |
3. 讨论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致 谢 | 第99-100页 |
附 录 | 第100-111页 |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