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图表清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23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和论述结构 | 第18-23页 |
2 什么是概念——认识论中的概念 | 第23-36页 |
·一个概念事件的例举 | 第24-25页 |
·(简单)事物的概念 | 第25-32页 |
·概念的定义 | 第25-29页 |
·概念的特征 | 第29-32页 |
·构造概念的平面以及感知的主体 | 第32-36页 |
·“概念的平面”对概念的规定性 | 第32-33页 |
·“概念的平面”的隐含性 | 第33-36页 |
3 建筑设计中概念解释以及概念的陈述系统 | 第36-69页 |
·解释的原理 | 第37-50页 |
·概念和事物的意义 | 第39-40页 |
·解释在事物概念运作中的图式 | 第40-50页 |
·拒绝解释 | 第50-64页 |
·建筑设计中概念解释的误区 | 第50-55页 |
·对拒绝解释的结构性分析 | 第55-64页 |
·概念的陈述 | 第64-69页 |
4 符号、图像:建筑设计中概念的图式系统 | 第69-110页 |
·符号的表意 | 第70-81页 |
·符号——设计——概念 | 第71-78页 |
·符号在建筑设计创作中运用的方法:作为概念组成的符号 | 第78-81页 |
·图像和图式 | 第81-110页 |
·图像的强力 | 第82-89页 |
·建筑创作中概念图式的媒介 | 第89-97页 |
·图像和图式的一致性建立:概念的建构学 | 第97-110页 |
5 创造性事件的方法论描述 | 第110-130页 |
·从混沌到大脑:如何获得一个“好”的概念或者如何判断一个概念的“好坏” | 第111-117页 |
·理解的获得 | 第112-114页 |
·想法(idea)的形成 | 第114-116页 |
·判断和策略的形成 | 第116-117页 |
·创造的方法列举——以建筑师作品创作为分析案例 | 第117-126页 |
·形象的模仿与差异的建立 | 第118-119页 |
·形象的概念与图式的建立 | 第119-122页 |
·从解构到重构 | 第122-125页 |
·重新启动概念 | 第125-126页 |
·从观念到现实: 概念创造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第126-130页 |
6 笔者在建筑设计中概念创作的尝试 | 第130-158页 |
·“智能环境下的公共空间”概念创作中的尝试 | 第131-142页 |
·设计概念在已知知识中的话语解释 | 第132-136页 |
·设计概念在以建筑学方式的陈述和表达 | 第136-141页 |
·设计概念所建构的新的话语 | 第141-142页 |
·概念在实际项目中运用的尝试:新加坡国立美术馆投标方案 | 第142-158页 |
·设计概念建立的条件——对项目背景要素的分析 | 第143-148页 |
·设计概念的整体性描述 | 第148-150页 |
·关于提案中概念涉及到的建筑重要部分的描述 | 第150-158页 |
7 结语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5页 |
附录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