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野中的地质灾害及其治理研究--以兰州市的一个多民族社区为研究个案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缘起 | 第7-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一、关于地质灾害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关于风险社会及其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意义 | 第16-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一、风险、风险社会 | 第19页 |
二、社区 | 第19-20页 |
三、地质灾害 | 第20页 |
四、老户、新户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危险——社区的地质灾害 | 第21-25页 |
第一节 进入社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危险——社区的地质灾害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危险转变的社会动因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家乡贫困的推力,城市发展的拉力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生存的压力,城市的向往——生存成本的考虑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宗教的情感依托——穆斯林围寺而居 | 第27-28页 |
第四节 知识水平的低下,灾害分析能力的缺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风险——社区的社会化自然风险 | 第30-36页 |
第一节 人口的猛增,地质灾害点上的房屋 | 第30-33页 |
第二节 社会化自然风险的形成 | 第33-36页 |
第五章 风险——态度和行动 | 第36-54页 |
第一节 相关政府的态度和行动 | 第36-42页 |
一、兰州市相关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指导 | 第36-38页 |
二、七里河区相关部门的中观协调与指导 | 第38-39页 |
三、街道、社区基层部门的具体执行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宗教的态度和行动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个体的态度和行动 | 第43-54页 |
一、老户——心有余力不足 | 第43-47页 |
二、新户——无暇顾及 | 第47-49页 |
三、新老户的互不认同与互不协作 | 第49-52页 |
四、新老户眼中的无作为社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风险的多元主体治理 | 第54-61页 |
第一节 传统治理机制及其效果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现代治理机制的转变——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 | 第56-61页 |
一、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 | 第57-58页 |
二、多元主体的参与治理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