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防止船舶造成渤海海域环境污染的法律手段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概述第11-17页
   ·渤海的基本情况第11页
   ·渤海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第11-12页
   ·船舶对渤海海域环境的严重影响第12-14页
   ·防止船舶污染渤海海域环境的紧迫性第14-15页
   ·防止船舶污染渤海海域环境的有效手段第15-17页
第2章 我国防止船舶污染渤海环境的立法现状第17-24页
   ·我国防止船舶污染的立法概况第17-19页
     ·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第17页
     ·防止船舶污染的法规体系第17-19页
   ·船舶防污染立法在保护渤海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船舶防污染法规体系不完善第19-20页
     ·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渤海环境保护的要求第20-21页
     ·缺少防止船舶污染渤海环境的专项立法第21-22页
     ·现行法律法规确立的海洋环境保护体制亟需完善第22页
   ·防止船舶污染渤海海域环境可采取的法律手段第22-24页
第3章 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PSSAs)有关问题研究第24-36页
   ·特别敏感海域概述第24-25页
     ·特别敏感海域的定义第24页
     ·特别敏感海域的国际法地位第24-25页
     ·现有特别敏感海域情况第25页
   ·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的意义第25-27页
     ·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第26页
     ·有效降低船舶碰撞带来的重大溢油风险第26-27页
     ·提高各方面对渤海环境的关注度第27页
   ·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的可行性第27-34页
     ·指定特别敏感海域的有关要求第27-29页
     ·渤海海域作为特别敏感海域的可行性分析第29-34页
   ·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的程序第34-36页
     ·渤海海域范围的界定第34-35页
     ·将渤海海域指定为特别敏感海域议案的提出第35-36页
第4章 将渤海作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国内立法有关问题研究第36-46页
   ·渤海区域性环境保护立法的可行性第36-37页
     ·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第36页
     ·海洋特别保区制度第36-37页
     ·我国的区域立法实践第37页
   ·国内立法的适用范围第37-38页
     ·地域范围第37-38页
     ·立法的适用对象第38页
   ·立法应坚持的原则第38页
   ·立法的模式第38-40页
     ·修订现行法律法规第38-39页
     ·专门立法第39页
     ·制定新的行政法规第39页
     ·制定部门规章第39-40页
   ·国内立法的主要内容第40-44页
     ·船舶排污的控制第40-41页
     ·船舶事故的预防第41页
     ·建立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第41-42页
     ·完善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第42-43页
     ·建立完善污染应急机制第43-44页
   ·两种法律手段的比较第44-46页
第5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研究生履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撤船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