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受贿犯罪数额问题相关基本理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受贿犯罪概述 | 第10-12页 |
一、受贿犯罪的概念和界定 | 第10-11页 |
二、受贿犯罪的分类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受贿犯罪数额概述 | 第12-17页 |
一、犯罪数额的概念和分类 | 第12-15页 |
二、受贿犯罪数额的种类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受贿犯罪数额的评价意义 | 第17-21页 |
一、受贿犯罪数额与定罪 | 第17-20页 |
二、受贿犯罪数额与量刑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受贿犯罪数额立法比较研究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我国受贿犯罪数额相关立法的演进历程 | 第21-24页 |
一、我国古代贿赂犯罪数额立法 | 第21-22页 |
二、建国后受贿犯罪数额立法演变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受贿犯罪数额立法 | 第24-27页 |
一、国外受贿犯罪数额立法相关规定及特点 | 第24-26页 |
二、我国台湾地区受贿犯罪数额立法及特点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7页 |
第三章 受贿犯罪数额认定困境 | 第27-32页 |
第一节 共同受贿犯罪数额认定分歧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新型受贿犯罪数额认定问题 | 第30-32页 |
一、数额的认定标准规定极为含糊 | 第30-32页 |
二、遗漏规定 | 第32页 |
三、不合理规定 | 第32页 |
第四章 与受贿犯罪数额有关的立法建议 | 第32-39页 |
第一节 立法设计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一、公正性原则 | 第33页 |
二、效益性原则 | 第33-34页 |
三、综合性原则 | 第34页 |
四、明确性原则 | 第34页 |
第二节 我国受贿犯罪数额之立法重构 | 第34-39页 |
一、明确共同受贿犯罪数额认定方式 | 第35-36页 |
二、提高非数额情节在受贿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 第36页 |
三、提高受贿犯罪法定刑的起点数额 | 第36页 |
四、建立相对确定的受贿犯罪数额的立法模式 | 第36-38页 |
五、扩大贿赂范围,以"贿赂"或"利益"取代"财物"一词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