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术语和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框架和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探讨 | 第24-55页 |
第一节 公共物品公共性探讨的原则 | 第24-30页 |
第二节 公共物品问题的缘起与公共性 | 第30-38页 |
第三节 公共性与政府 | 第38-43页 |
第四节 方法与工具层面的公共性 | 第43-50页 |
第五节 公平正义——超越帕累托最优的公共性价值探讨 | 第50-55页 |
第三章: “多中心”供给的逻辑内涵 | 第55-75页 |
第一节 作为问题替代性解决方案的内在逻辑 | 第55-59页 |
第二节 基于政治价值与经济手段的公共选择机制分析 | 第59-68页 |
第三节“多中心”决策的构成 | 第68-75页 |
第四章: “多中心”供给的实现方式 | 第75-92页 |
第一节 自主供给模式的建立 | 第75-78页 |
第二节 形成多重差异性的供给单位 | 第78-82页 |
第三节 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 第82-92页 |
第五章: 公共物品供给交易费用的公共性分析 | 第92-112页 |
第一节 多中心理论中的交易费用和制度绩效 | 第92-97页 |
第二节 信息与交易费用关系的思考 | 第97-100页 |
第三节 协商类交易费用的公共性探讨 | 第100-105页 |
第四节 补偿类交易费用与公平正义的实现 | 第105-108页 |
第五节 交易费用的最优解探讨及公共性视角下的制度分析 | 第108-112页 |
第六章: 公共选择视角下供应与生产的分离及其结果分析 | 第112-130页 |
第一节 政治过程视角下的供应与生产的分离 | 第112-120页 |
第二节 供应和生产的分离与公共选择 | 第120-126页 |
第三节 体制构建与自主选择保障 | 第126-130页 |
第七章: “多中心”视角下的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转型 | 第130-161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转型综述 | 第130-142页 |
第二节 公共物品祛公共化倾向分析 | 第142-148页 |
第三节 “多中心”供给视角下的公共性价值回归 | 第148-161页 |
结语 | 第161-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63-164页 |
参考书目 | 第164-172页 |
后记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