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研究意义第13-16页
   ·混凝土材料阻尼功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4页
   ·存在问题第24-2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高强混凝土的阻尼功能设计原理与方法第27-45页
   ·材料的阻尼及其机理第27-29页
   ·混凝土材料阻尼设计方法第29-30页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第30-39页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原理第30-33页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原则第30-31页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思路第31-33页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方法第33-38页
       ·阻尼器结构与功能一体化设计第33-37页
       ·阻尼器与混凝土组分的优化设计第37-38页
     ·具有阻尼功能高强混凝土的理想结构第38-39页
   ·高强混凝土阻尼功能设计原理验证第39-45页
     ·阻尼功能测试方法第39-41页
     ·原材料与配合比第41-42页
     ·结果分析第42-45页
第3章 混凝土阻尼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45-66页
   ·混凝土阻尼器的制备第45-56页
     ·基体材料的制备第45-51页
       ·原材料选择原则第48-49页
       ·制备方法与工艺第49-50页
       ·基体材料的性能第50-51页
     ·阻尼材料优选第51-54页
     ·阻尼器的制备方法第54-56页
   ·阻尼器的性能第56-66页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56-58页
       ·原材料第56-58页
       ·试验方法第58页
     ·基体材料第58-61页
       ·基体材料种类第58-60页
       ·基体材料密度等级第60-61页
     ·阻尼材料第61-63页
     ·环境温度第63页
     ·制备方法第63-66页
第4章 DHSC组成与性能的关系第66-86页
   ·主要原材料及试验方法第66-68页
     ·原材料第66-67页
     ·试验方法第67-68页
   ·DHSC的组成第68-83页
     ·阻尼器第68-75页
       ·阻尼器种类与用量第69-73页
       ·阻尼器颗粒特征参数第73-75页
     ·纤维第75-76页
     ·水灰比第76-77页
     ·体积砂率第77-78页
     ·橡胶粉第78-79页
     ·聚合物改性组分第79-80页
     ·辅助胶凝材料第80-83页
       ·粉煤灰第80-81页
       ·硅灰第81-83页
   ·具有阻尼功能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83-86页
第5章 DHSC的振动疲劳特性第86-106页
   ·试验设计第86-91页
     ·测试仪器第86-87页
     ·疲劳试验试件的成型与养护第87-88页
       ·疲劳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第87页
       ·疲劳试验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第87-88页
     ·试验参数第88-90页
     ·试验与加载控制第90-91页
       ·静载试验第90页
       ·振动疲劳试验第90-91页
   ·DHSC的振动疲劳性能研究第91-94页
     ·静载试验第91-92页
     ·振动疲劳寿命第92-94页
   ·DHSC的振动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第94-106页
     ·S-N曲线与疲劳方程第94-95页
     ·基于Weibull分布的S-P-N曲线与概率疲劳方程第95-106页
       ·Weibull分布理论第96-97页
       ·DHSC疲劳寿命Weibull分布母体参数的确定第97-101页
       ·基于Weibull分布的概率疲劳方程第101-106页
第6章 DHSC的耐久性第106-128页
   ·收缩第106-115页
     ·混凝土收缩的种类第106-109页
     ·试验方法第109-110页
     ·影响DHSC收缩的因素第110-115页
   ·抗渗性能第115-120页
     ·试验方法第115-116页
     ·结果分析第116-120页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第120-124页
     ·硫酸盐侵蚀的机理第120-121页
     ·试验方法第121-123页
     ·结果分析第123-124页
   ·抗冻性能第124-128页
     ·冰冻机制第124-125页
     ·试验方法第125-126页
       ·试验方法第125-126页
       ·评价方法第126页
     ·结果分析第126-128页
第7章 结论第128-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0页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专利申请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文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分量和独立分量分析的结构信号处理和损伤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