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0-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既往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第2章 福州城市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 | 第17-25页 |
·福州城市发展的地理环境 | 第17-20页 |
·福州的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地理环境对福州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18-19页 |
·地理环境对福州城市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19-20页 |
·福州城市的历史沿革 | 第20-22页 |
·古代福州城市的建设 | 第22-25页 |
第3章 福州城市转型——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 | 第25-31页 |
·近代福州城市化与社会转型 | 第25-26页 |
·从古代府城到近代城市 | 第25-26页 |
·城市化带来社会转型 | 第26页 |
·福州城市近代化与推动力量 | 第26-31页 |
·近代贸易的发展推动城市近代化 | 第27-29页 |
·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城市近代化 | 第29-31页 |
第4章 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及主要内容 | 第31-39页 |
·福州开埠与近代城市格局转型时期(1844-1913) | 第32-34页 |
·近代市政机构建立与马路主义的旧城改造时期(1914-1938) | 第34-35页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与城市建设停滞时期(1938-1945) | 第35-36页 |
·抗日战争胜利与城市规划恢复时期(1946-1949)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近代城市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 第39-49页 |
·南台商业区的发展 | 第39-41页 |
·台江地区的传统街市与建筑的演变 | 第39-40页 |
·闽江南岸洋行区的建筑活动 | 第40页 |
·南台工业建筑的选址及特点。 | 第40-41页 |
·仓前山外国人居留地的建设 | 第41-45页 |
·仓前山外国人居留地的建筑活动 | 第41-44页 |
·城市自我管理机制的产生 | 第44-45页 |
·马尾工业区的诞生 | 第45-48页 |
·马尾工业区的建设概况 | 第45-46页 |
·福建船政局的规划 | 第46-48页 |
·鼓岭避暑地的开发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福州近代旧城改造与马路建设 | 第49-65页 |
·福州旧城改造与马路建设的发展 | 第49-62页 |
·城郊道路建设与旧城改造准备期(1914-1927) | 第50-54页 |
·旧城改造与道路网络全面建设期(1927-1931) | 第54-61页 |
·社会阻力与道路建设缓慢发展期(1931-1938) | 第61-62页 |
·建设与规划管理制度的发展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7章 战后恢复时期福州城市规划 | 第65-80页 |
·福州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成立 | 第65-67页 |
·福州市都市计划 | 第67-75页 |
·福州市都市计划意见书 | 第67-69页 |
·福州市分区拟定 | 第69-72页 |
·福州市排水系统规划 | 第72-73页 |
·福州市道路网规划 | 第73-74页 |
·福州市公共汽车交通线路规划 | 第74-75页 |
·开发鳌峰洲计划 | 第75-79页 |
·开发价值论证 | 第76-77页 |
·新区规划概要 | 第77-79页 |
·新区发展展望 | 第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8章 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80-89页 |
·城乡合治与城市自我管理 | 第80-82页 |
·城市自治与早期规划管理机制的出现 | 第82-84页 |
·清末"新政"与城市自治运动 | 第82-83页 |
·北洋政府时期城市规划机构的诞生 | 第83-84页 |
·设市运动与规划机制的发展 | 第84-87页 |
·设市运动蓬勃兴起 | 第84-86页 |
·设市运动陷入低谷 | 第86-87页 |
·市政府成立与规划机制的完善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9章 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分析 | 第89-97页 |
·近代福州城市格局的特征 | 第89-93页 |
·福州城市格局的突破性 | 第89-91页 |
·福州城市格局的延续性 | 第91-93页 |
·近代规划理论对福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93-97页 |
·近代规划理论难以为福州城市建设直接运用 | 第94-96页 |
·近代规划理论对福州城市规划思想的间接影响 | 第96-97页 |
第10章 结论 | 第97-100页 |
·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的考察 | 第97-98页 |
·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展望 | 第98-100页 |
附录1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2 福州市都市计划意见书(1947) | 第104-105页 |
附录3 福建省水利局开发鳌峰洲计划书(1946) | 第105-109页 |
附录4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项目 | 第109-110页 |
后记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