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一、研究问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3页 |
一、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 | 第9-10页 |
二、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 第10-11页 |
三、固定汇率制度 | 第11-12页 |
四、过度储备的不利影响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4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外汇储备静态比较的理论综述 | 第16-26页 |
一、外汇储备规模比例分析法 | 第16-18页 |
二、外汇储备规模成本─收益分析法 | 第18-23页 |
三、外汇储备需求函数分析法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外汇储备动态调整理论综述 | 第26-35页 |
一、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 | 第26-27页 |
二、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 | 第27-28页 |
三、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 | 第28-31页 |
四、国际收支货币说 | 第31-33页 |
五、货币分析法与弹性分析法及吸收分析法的比较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外汇储备规模的静态比较分析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比例分析法实证及其改进 | 第35-42页 |
一、比例分析法实证 | 第35-36页 |
二、“落后指数”修正后的比例分析法 | 第36-38页 |
三、其它比例分析法 | 第38-42页 |
第二节 成本─收益法的改进及其实证 | 第42-45页 |
一、修正后的阿尔沃尔模型 | 第42页 |
二、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函数的构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外汇储备的非均衡分析及其动态调整 | 第45-64页 |
第一节 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调整模型 | 第45-58页 |
一、动态调整模型 | 第45-46页 |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动态调整模型 | 第46-52页 |
三、货币市场非均衡下的动态调整模型 | 第52-58页 |
第二节 应用协整理论建立外汇储备非均衡模型 | 第58-64页 |
一、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协整方程 | 第59-61页 |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动态分析及其误差校正模型 | 第61-62页 |
三、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失灵原因的思考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外汇储备循环累积因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 第64-75页 |
第一节 过度储备的环累积因果分析 | 第64-68页 |
一、内生性循环累积因果 | 第64-67页 |
二、外生性的循环累积因果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弱化外汇储备自我强化机制的对策 | 第68-75页 |
一、保持人民币汇率的足够弹性 | 第69页 |
二、控制经济热度、降低出口增速 | 第69页 |
三、扩大内需,谋求扩大进口 | 第69-70页 |
四、提高引资质量,控制资本净流入,鼓励资本流出对外投资 | 第70-71页 |
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欧元及黄金储备,优化国际储备结构 | 第71-72页 |
六、合理审视储备规模,进一步改革外汇体制 | 第72-73页 |
七、改革现有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减轻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被动购汇压力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