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钛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及PP/EPR反应器合金的结构性能优化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69页 |
| 1.聚烯烃的发展 | 第15-20页 |
|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 | 第15-18页 |
| ·聚烯烃技术发展展望 | 第18-20页 |
| 2.负载型钛催化剂聚合机理 | 第20-35页 |
| ·负载型催化剂各组分 | 第20-22页 |
| ·给电子体作用机理 | 第22-25页 |
| ·活性中心性质 | 第25-31页 |
| ·助催化剂的作用 | 第31-35页 |
| 3.聚丙烯合金研究进展 | 第35-52页 |
| ·聚合物合金发展简史 | 第35-36页 |
| ·聚合物合金的结构特点 | 第36-38页 |
| ·聚合物合金的增韧机理 | 第38-40页 |
| ·聚丙烯共混合金 | 第40-42页 |
| ·影响PP合金冲击强度的因素 | 第42-45页 |
| ·聚丙烯催化合金 | 第45-50页 |
| ·乙丙共聚合研究 | 第50-51页 |
| ·聚丙烯合金的最新发展 | 第51-52页 |
| 4.课题的提出 | 第52-53页 |
| 5.参考文献 | 第53-69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69-77页 |
| 1.单体与试剂 | 第69页 |
| 2.催化剂的表征 | 第69-72页 |
| ·催化剂钛含量的测定 | 第69-70页 |
| ·主/助催化剂反应 | 第70-72页 |
| 3.聚合反应 | 第72-74页 |
| ·乙丙共聚合 | 第72-73页 |
| ·丙烯均聚 | 第73页 |
| ·PP/EPR催化合金制备 | 第73-74页 |
| 4.聚合物分级 | 第74页 |
| ·共聚物溶解/沉淀分级 | 第74页 |
| ·聚丙烯等规度 | 第74页 |
| ·温度梯度萃取分级(TGEF) | 第74页 |
| ·升温淋洗分级(TREF) | 第74页 |
| 5.聚合物结构表征 | 第74-7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75页 |
| ·核磁共振分析(13C NMR) | 第75页 |
| ·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 第75页 |
| ·热分析 | 第75页 |
|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D) | 第75页 |
| ·熔融指数的测定 | 第75页 |
| ·特性粘度的测定 | 第75-76页 |
| 6.PP/EPR合金性能测试 | 第76-77页 |
| ·偏光显微镜分析合金结晶形貌 | 第76页 |
| ·力学性能测定 | 第76页 |
| ·形貌观测 | 第76-77页 |
| 第三章 乙丙淤浆共聚合规律研究——常压共聚 | 第77-111页 |
| 1.不同催化剂的乙丙共聚合行为研究 | 第78-101页 |
| ·乙丙投料比对聚合行为的影响 | 第80-88页 |
| ·催化剂对共聚的影响 | 第88-95页 |
| ·两种烷基铝作助催化剂的差异 | 第95-101页 |
| 2.TEA/TiBA混合助催化剂的共聚物研究 | 第101-108页 |
| ·混合助催化剂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 ·外给电子体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 3.小结 | 第108-109页 |
| 4.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 第四章 乙丙淤浆共聚合规律研究——加压共聚 | 第111-149页 |
| 1.外给电子体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 ·不同投料方式的差异 | 第111-113页 |
| ·外给电子体对结构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 2.混合助催化剂的影响 | 第114-127页 |
| ·对活性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 ·对可溶、不溶级份链结构的影响 | 第116-119页 |
| ·不溶级份的TGEF分级与表征 | 第119-125页 |
| ·混合助催化剂催化机理解释 | 第125-127页 |
| 3.氢调的影响 | 第127-138页 |
| ·氢调浓度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 ·氢调时助催化剂组成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 4.助催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138-145页 |
| 5.小结 | 第145-146页 |
| 6.参考文献 | 第146-149页 |
| 第五章 乙丙共聚物的结构分析及与性能的关系 | 第149-169页 |
| 1.乙丙共聚物的分级及结构分析 | 第149-160页 |
| ·溶解/沉淀分级 | 第150-153页 |
| ·TGEF分级 | 第153-160页 |
| 2.热性能的研究 | 第160-162页 |
| 3.级份的晶体结构 | 第162-165页 |
| 4.小结 | 第165-166页 |
| 5.参考文献 | 第166-169页 |
| 第六章 聚丙烯合成及其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169-197页 |
| 1.丙烯淤浆聚合 | 第169-189页 |
| ·聚合条件对活性、等规度的影响 | 第170-172页 |
| ·热性能表征 | 第172-174页 |
| ·分子量表征 | 第174-177页 |
| ·TREF分级 | 第177-186页 |
| ·丙烯聚合机理探索 | 第186-189页 |
| 2.丙烯本体聚合 | 第189-192页 |
| ·助催化剂对等规度、分子量的影响 | 第190页 |
| ·助催化剂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90-192页 |
| 3.小结 | 第192-193页 |
| 4.参考文献 | 第193-197页 |
| 第七章 PP/EPR釜内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 第197-223页 |
| 1.丙烯淤浆均聚—乙丙气相共聚工艺 | 第197-208页 |
| ·气相共聚时间的影响 | 第198-199页 |
| ·混合助催化剂的影响 | 第199-200页 |
| ·Randall方法分析合金可溶物 | 第200-202页 |
| ·PP/EPR釜内合金的TREF分级及表征 | 第202-208页 |
| 2.丙烯本体均聚—乙丙气相共聚工艺 | 第208-221页 |
| ·合金组成 | 第208-212页 |
| ·合金力学性能 | 第212-214页 |
| ·乙丙共聚物的形态结构 | 第214-216页 |
| ·合金冲断面形貌分析 | 第216-219页 |
| ·合金的结晶形态 | 第219-221页 |
| 3.小结 | 第221页 |
| 4.参考文献 | 第221-223页 |
| 第八章 助催化剂活化机理研究 | 第223-237页 |
| 1.固体催化剂组成的变化 | 第223-226页 |
| 2.烷基交换反应 | 第226-229页 |
| 3.活性中心结构 | 第229-234页 |
|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SR)测试 | 第229-232页 |
| ·活性中心结构与聚合特性的关系 | 第232-234页 |
| 4.小结 | 第234页 |
| 5.参考文献 | 第234-237页 |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237-24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241-243页 |
| 致谢 | 第243-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