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盗窃罪及其认定 | 第8-9页 |
二、盗窃罪法益的各种理论 | 第9-14页 |
(一)本权说 | 第9页 |
(二)占有说 | 第9-10页 |
(三)中间说 | 第10-13页 |
1、以本权说为基础的中间说 | 第10-12页 |
2、以占有说为基础的中间说 | 第12-13页 |
(四)所有权说 | 第13-14页 |
三、各种学说及其对法益理论的梳理 | 第14-23页 |
(一)民法上的占有与刑法上的占有之比较 | 第14-19页 |
1、民法上的占有 | 第15-16页 |
2、刑法上的占有 | 第16-17页 |
3、两者的比较 | 第17-19页 |
(二)占有说与所有权说的比较 | 第19-21页 |
1、本权说的理由 | 第19-20页 |
2、占有说的理由 | 第20-21页 |
(三)本权说与占有说在具体事例上的分歧 | 第21-23页 |
1、对盗窃罪法益研究的主要争议 | 第21页 |
2、本权说的立场 | 第21页 |
3、占有说的立场 | 第21-22页 |
4、对盗窃被国家机关扣押的本人财物的行为的认定 | 第22-23页 |
四、法益理论的抉择及对“本权说”与“占有说”的取舍 | 第23-31页 |
(一)本权说与占有说分歧的探析 | 第23-25页 |
1、刑法从属性与刑法独立性 | 第23-24页 |
2、违法一元论与违法多元论 | 第24-25页 |
(二)本权说的理由与占有说受到的批判 | 第25-28页 |
(三)盗窃罪法益不应该再是所有权 | 第28-29页 |
(四)盗窃罪法益的重心应移向占有事实 | 第29-30页 |
(五)保护占有事实与保护本权的关系 | 第30-31页 |
五、占有说的瑕疵及其目标与属性 | 第31-36页 |
(一)占有说的最终目标——保护本权 | 第31-32页 |
(二)占有事实、占有状态及占有的权利属性 | 第32-34页 |
(三)完全禁止私力救济:过度法治之嫌 | 第34-36页 |
六、瑕不掩瑜及对占有说的提倡 | 第36-39页 |
(一)保护“所有”需要首先保护“占有” | 第36页 |
(二)占有本身具有价值 | 第36-38页 |
(三)占有说对不同案件的应用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