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 城乡空间组织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9-20页 |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9-14页 |
·中心地理论 | 第9-10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0-11页 |
·点轴理论 | 第11-13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13-14页 |
·城乡规划理论 | 第14-17页 |
·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城乡空间规划的启示 | 第14-16页 |
·城乡融合系统理论及启示 | 第16-17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7-18页 |
·理论要点 | 第17页 |
·对城乡空间组织研究的启示 | 第17-18页 |
·城乡网络化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理论要点 | 第18页 |
·对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借鉴意义 | 第18-20页 |
2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的演化时空过程、绩效及其动力机制 | 第20-41页 |
·长春市城市地域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长春概况 | 第20-21页 |
·外围县市区概况 | 第21-22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的演化过程 | 第22-28页 |
·长春城市地域的历史演变过程 | 第22-27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演化过程 | 第27-28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34页 |
·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城镇等级规模分布不均衡 | 第28-29页 |
·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城乡差距不断加大 | 第29-33页 |
·城乡产业布局不均 | 第33-34页 |
·影响城乡空间组织演化的动力机制 | 第34-41页 |
·城乡空间组织演化的内在动力 | 第35-37页 |
·城乡空间组织演化的外部推力 | 第37-38页 |
·城乡空间组织演化的平台 | 第38-41页 |
3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战略研究 | 第41-56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空间需求 | 第41-42页 |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 | 第42页 |
·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需要 | 第42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原则 | 第42-43页 |
·区域整体发展的原则 | 第43页 |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第43页 |
·区域发展时空关联性原则 | 第43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43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主要内容 | 第43-56页 |
·长春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 第43-44页 |
·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含义 | 第44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的优化内容 | 第44-56页 |
4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方向 | 第56-68页 |
·主要的城乡空间组织优化模式探讨 | 第56-60页 |
·点域开发模式 | 第56-58页 |
·点轴式开发模式 | 第58-59页 |
·网络式开发模式 | 第59-60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模式选择 | 第60-63页 |
·优化的目标 | 第60-61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模式选择 | 第61-63页 |
·长春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的政策思路与战略选择 | 第63-68页 |
·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合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 第63页 |
·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 第63-64页 |
·优化城乡交通通道,加强交通网建设 | 第64页 |
·优化城乡互动关系,提高区域发展水平 | 第64-65页 |
·优化城乡制度环境,推进制度改革创新 | 第65-68页 |
5 结论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主要贡献 | 第69页 |
·遗留问题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