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 | 第7-12页 |
1 绪言 | 第12-26页 |
·自交不亲和的类型及特点 | 第12-13页 |
·同型自交不亲和 | 第12-13页 |
·异型自交不亲和 | 第13页 |
I.1.3 自交不亲和的表现形式 | 第13页 |
·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 第13-17页 |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 第14-15页 |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 第15-17页 |
·自交不亲和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克服自交不亲和的方法 | 第18-20页 |
·授粉法 | 第18-19页 |
·染色体加倍 | 第19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9-20页 |
·物理处理法 | 第20页 |
·其他克服自交不亲和的方法 | 第20页 |
·梨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的鉴定方法 | 第20-23页 |
·田间授粉法 | 第21页 |
·亲缘推测法 | 第21-22页 |
·花粉管伸长观测鉴定法 | 第22页 |
·生物技术鉴定法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目的意义 | 第23-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部分中国梨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 | 第26-41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梨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化 | 第28-29页 |
·梨基因组DNA检测 | 第29-30页 |
·梨S基因PCR扩增 | 第30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0-31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31页 |
·载体连接 | 第31-32页 |
·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2页 |
·质粒DNA抽提 | 第32页 |
·特异扩增检测 | 第32-33页 |
·序列分析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梨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 | 第33-34页 |
·梨S-RNase特异扩增分析 | 第34-35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3 新的梨S基因的分离鉴定 | 第41-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梨S基因特异扩增 | 第41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41-42页 |
·T载体连接 | 第42页 |
·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42页 |
·特异扩增检测 | 第42页 |
·序列分析及新序列提交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梨S_(42)等位基囚的分离与鉴定 | 第42-45页 |
·梨S_(45)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 第45-4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4 梨S_(42)-RNase基因的全长基因组序列的分离克隆 | 第49-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引物设计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S_(42)-RNase基因的PCR扩增 | 第49-50页 |
·PCR产物回收、克隆、转化 | 第50页 |
·特异引物检测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S_(42)-RNase特异扩增分析 | 第50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5 梨S_(22)和S_(42)全长cDNA序列的分离克隆 | 第53-67页 |
·试验材料 | 第53-54页 |
·植物材料 | 第53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3页 |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雌蕊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54-55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55页 |
·通过3'RACE获得S基因全长cDNA序列 | 第55-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创新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A 提交的序列信息 | 第74-78页 |
附录B 主要试剂配制 | 第78-80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