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抗锌细菌的筛选与其相关基因的克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锌污染概况第9-11页
   ·锌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耐锌微生物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微生物富锌的机理第14-18页
     ·耐锌菌株的锌抗性机制第14-15页
     ·锌抗性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第15-18页
       ·位于质粒上的锌抗性基因结构和表达第15-16页
       ·位于染色体上的锌抗性基因结构和表达第16-18页
   ·富Zn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第18-19页
   ·抗重金属基因的功能分析第19页
   ·展望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0-21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高效富集重金属Zn的细菌菌株筛选第22-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材料第22页
       ·样品采集第22页
       ·培养基第22页
       ·实验仪器第22页
     ·方法(抗性菌株筛选)第22-23页
       ·富集第22-23页
       ·抗性菌株筛选第2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3-24页
     ·实验结果第23-24页
     ·结果分析第24页
   ·小结与讨论第24-26页
第三章 理化性质测定第26-38页
   ·实验材料第26页
     ·实验仪器第26页
     ·菌株第26页
     ·培养基第26页
   ·菌株2-69、2-43和2-21的生长曲线第26-27页
   ·菌株2-69、2-43和2-21耐受性实验第27页
     ·不同pH对筛选菌株生长影响的实验第27页
     ·不同温度对筛选菌株生长影响的实验第27页
     ·不同Zn~(2+)浓度、pH、温度对筛选菌株生长影响的实验第27页
   ·菌株2-69、2-43和2-21的吸附性实验第27-29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8页
     ·吸附曲线第28页
     ·不同Zn~(2+)浓度、pH、温度对筛选菌株吸附性影响的实验第28-29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9-37页
     ·菌株2-69、2-43和2-21的生长曲线第29-30页
     ·菌株2-69、2-43和2-21耐受性实验第30-34页
       ·不同pH对筛选菌株生长影响的实验第30页
       ·不同温度对筛选菌株生长影响的实验第30-31页
       ·不同Zn~(2+)、温度、pH对筛选菌株生长影响的实验第31-34页
     ·菌株2-69、2-43和2-21的吸附性实验第34-37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4页
       ·吸附曲线第34-35页
       ·不同Zn~(2+)浓度、pH、温度对筛选菌株吸附性影响的实验第35-37页
   ·小结与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高效富集重金属Zn的细菌菌种鉴定第38-48页
   ·实验材料第38-41页
     ·实验仪器第38页
     ·菌株第38页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38页
     ·培养基第38-39页
       ·LB液体培养基第38-39页
       ·LB固体培养基第39页
     ·试剂及溶液第39-41页
   ·实验方法第41-43页
     ·菌种生理生化鉴定第41页
       ·革兰氏染色第41页
     ·菌种分子鉴定第41-43页
       ·菌株2-69和2-43总DNA提取第41页
       ·菌株2-69和2-43 16s rDNA扩增第41-42页
       ·菌株2-69和2-43扩增产物的纯化第42页
       ·菌株2-69和2-43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第42-43页
       ·菌株2-69和2-43 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第4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形态观察和细胞大小鉴定第43-44页
     ·菌种分子鉴定第44-46页
       ·菌株2-69和2-43总DNA提取第44页
       ·菌株2-69和2-43 16s rDNA扩增第44页
       ·菌株2-69和2-43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第44页
       ·菌株2-69和2-43 16s rDNA序列测定与分析第44-46页
   ·小结与讨论第46-48页
第五章 czc基因克隆第48-60页
   ·实验材料第48-51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菌株第48页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48页
     ·培养基第48-49页
       ·LB液体培养基第48-49页
       ·LB固体培养基第49页
     ·试剂及溶液第49-51页
   ·实验方法第51-55页
     ·铜绿假单胞菌的总DNA提取第52页
     ·czc基因的引物设计第52页
     ·czc基因的扩增第52-53页
     ·czc基因扩增产物的纯化第53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第53页
     ·czc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第53-54页
     ·酶切重组T载体第54-5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总DNA提取第55页
     ·czcCB、czcA基因扩增结果第55页
     ·重组质粒验证第55页
     ·czc基因测序结果第55-58页
   ·小结与讨论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结论第60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60页
   ·建议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附录A:表达载体pUC-18图谱第68-69页
附录B:菌株2-43的16s rDNA基因片段测序报告(SP6)第69页
附录C:菌株2-69的czc基因片段测序报告(SP6)第69-70页
附录D:GenBank中登录czc基因的网页第70-74页
附录E:缩略词表第74-76页
附录F: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双牌县打鼓坪林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博弈论的家具物流配送模式优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