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 前言 | 第15-16页 |
| 文献回顾 | 第16-33页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新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相关实验研究 | 第33-59页 |
| 实验一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和比较评估 | 第33-38页 |
| 1 材料 | 第33-34页 |
| 2 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 ·大鼠COPD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 ·病理标本采取 | 第34页 |
| ·支气管形态学测量 | 第34-35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5页 |
| 3结果 | 第35-36页 |
| ·COPD大鼠模型肉眼观察 | 第35页 |
| ·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35页 |
| ·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形态学测量 | 第35-36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 4 讨论 | 第36-38页 |
| 实验二 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的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 | 第38-43页 |
| 1 材料 | 第38-39页 |
| 2 方法 | 第39-40页 |
|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39页 |
| ·肺功能检测 | 第39页 |
| ·病理学观察 | 第39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9-40页 |
| 3 结果 | 第40-41页 |
| ·肺功能结果 | 第40页 |
| ·组织病理观察 | 第40-41页 |
| ·PEF与气道病理计分的相关性 | 第41页 |
| 4 讨论 | 第41-43页 |
| 实验三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模型建立以及病理学变化的观察 | 第43-48页 |
| 1 材料 | 第43-44页 |
| 2 方法 | 第44-45页 |
| ·观测指标 | 第44-45页 |
|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 3结果 | 第45-46页 |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第45页 |
| ·肺组织病理改变 | 第45页 |
| ·各组肺损伤评分及湿/干比值 | 第45页 |
| ·BALF中WBC计数、LDH及Tp含量的变化 | 第45-46页 |
| 4讨论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