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李觏的生平及思想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我本山田人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平生重交游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李觏的文学观念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 第16-20页 |
一 文以载道 | 第16-19页 |
二 反对浮丽文风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 | 第20-22页 |
第三节 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词陈未足云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李觏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役频农力耗,赋重女工寒——针砭现实 | 第24-29页 |
一 揭露苛政和酷吏的横征暴敛 | 第24-27页 |
二 对军备松弛的忧虑 | 第27-28页 |
三 批判了当时的世风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位卑难立事,任重合忧民——体恤民瘼 | 第29-32页 |
一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第29-31页 |
二 对贤官良吏的称赞和期待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孔门有高弟,曾子以孝著——宣扬儒教 | 第32-36页 |
一 对儒家经义的张扬 | 第32-34页 |
二 对士人节操的鼓吹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排斥佛老 | 第36-38页 |
一 揭露佛、道的荒谬和欺骗 | 第36-37页 |
二 批判迷信的虚妄和愚昧 | 第37-38页 |
第五节 骚人得助是江山,千里幽怀一凭栏——抒写情怀 | 第38-44页 |
一 怀才不遇之叹 | 第39-40页 |
二 秋晚羁旅之愁 | 第40-42页 |
三 闲居赏景之乐 | 第42-43页 |
四 生活苦况之悲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李觏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44-57页 |
第一节 构思奇特用意出人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琢句炼字生新奇巧 | 第47-50页 |
第三节 意境独特风格多样 | 第50-57页 |
一 怪丽雄健 | 第50-52页 |
二 委婉含蓄 | 第52-53页 |
三 明净清奇 | 第53-55页 |
四 戏谑诙谐 | 第55-57页 |
余论 | 第57-60页 |
注释 | 第60-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