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2. 商业银行承兑汇票的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 第20-21页 |
2.3.1 关键风险指标监测法KRI | 第20页 |
2.3.2 损失事件收集与分析法LDC | 第20-21页 |
2.3.3 情景分析法SA | 第21页 |
2.4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及管理措施 | 第21-26页 |
2.4.1 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种类、特征及影响 | 第21-23页 |
2.4.2 我国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措施 | 第23-26页 |
3. 中信银行票据承兑业务操作风险案例介绍 | 第26-31页 |
3.1 中信银行票据承兑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 第26-29页 |
3.1.1 中信银行简介 | 第26页 |
3.1.2 中信银行票据业务简介 | 第26-27页 |
3.1.3 近5年中信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第27-29页 |
3.2 中信银行票据承兑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及其影响 | 第29-31页 |
3.2.1 中信银行9亿票据承兑操作风险案例详述 | 第29-31页 |
4. 中信银行票据承兑业务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4.1 票据承兑业务办理过程中具有操作风险防控难度 | 第31-32页 |
4.1.1 票据开立和贴现的操作风险防控难度大 | 第31页 |
4.1.2 分支行在票据处理过程中的风险监控能力弱 | 第31-32页 |
4.2 中信银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不足 | 第32-34页 |
4.2.1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存在差异 | 第32-33页 |
4.2.2 内部控制评价存在明显的忽略行为 | 第33页 |
4.2.3 对商业银行和票据中介的外部监督有待完善 | 第33-34页 |
4.3 中信银行的从业人员操作风险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4.4 纸质票据抵抗风险能力差 | 第35-36页 |
5. 票据承兑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建议 | 第36-43页 |
5.1 完善现有的操作风险识别和计量方法 | 第36-38页 |
5.1.1 尽快对操作风险进行科学的定性与计量 | 第36-37页 |
5.1.2 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操作风险识别与计量方法 | 第37-38页 |
5.2 加强外部信用约束的使用 | 第38-39页 |
5.2.1 规范外部审计的约束和监督 | 第38-39页 |
5.2.2 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 第39页 |
5.3 改善内控质量和员工素质 | 第39-41页 |
5.3.1 完善业务流程方面的内部控制措施 | 第39-40页 |
5.3.2 加强与票据中介合作方面的内部控制 | 第40-41页 |
5.3.3 建立制度以提高员工操作风险素质 | 第41页 |
5.4 研发和推广使用电子票据 | 第41-43页 |
5.4.1 积极探索电子票据和进一步规范票据承兑业务 | 第41-42页 |
5.4.2 发挥电子票据在操作风险中的预防作用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