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导论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页 |
·当前国内外主要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7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9-2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2. 外资并购理论阐述 | 第22-30页 |
·外资并购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并购的一般含义 | 第22页 |
·外资并购的概念 | 第22-23页 |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一般特征 | 第23-24页 |
·从并购主体看,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是跨越国界的 | 第23页 |
·资本市场中外资并购的客体一般是目标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 第23-24页 |
·资本市场中的外资并购方式一般以收购为多,收购完成后一般保留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 | 第24页 |
·资本市场中的外资并购相对国内企业并购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 第24页 |
·并购动因理论评述 | 第24-28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4-26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7页 |
·协同效应 | 第27-28页 |
·全流通市场研究 | 第28-30页 |
·全流通市场的资产定价与估值功能将日趋完善 | 第28页 |
·公司治理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全体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 第28-29页 |
·全流通市场的各种制度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第29页 |
·兼并收购将更加活跃 | 第29-30页 |
3.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全流通后的新趋势 | 第30-37页 |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四个阶段 | 第30-31页 |
·兴起阶段(1995 年9 月前) | 第30页 |
·限制阶段(1995 年10 月—1999 年8 月) | 第30-31页 |
·规范阶段(1999 年11 月—2001 年10 月) | 第31页 |
·快速发展阶段(2001 年11 月至今) | 第31页 |
·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 | 第31-33页 |
·公司并购非市场化 | 第31-32页 |
·多为财务性并购 | 第32页 |
·并购方式以协议收购为主 | 第32页 |
·以现金支付为主 | 第32-33页 |
·股权分置改革后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趋势分析 | 第33-37页 |
·并购的市场化程度将明显提高 | 第33-34页 |
·战略并购将取代财务并购成为公司并购的主流 | 第34页 |
·收购方式将呈现多样化 | 第34页 |
·上市公司外资并购的支付方式将逐步增多 | 第34-35页 |
·外资并购的规模和范围将扩大 | 第35-37页 |
4. 全流通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效应分析 | 第37-53页 |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正面效应分析 | 第37-48页 |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引发体系内资产重组 | 第37-38页 |
·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快调整提高竞争力,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第38-39页 |
·外资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度提高、带动行业有效整合 | 第39页 |
·有利于形成控制权外部市场,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 | 第39-40页 |
·外资并购有助于夯实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 | 第40-42页 |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将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 | 第42-48页 |
·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负面效应分析 | 第48-53页 |
·威胁产业安全与产业效率 | 第48-49页 |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 第49页 |
·容易形成垄断,有一定的消灭、抑制国有品牌的可能 | 第49-50页 |
·不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第50-51页 |
·外资并购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影响分析 | 第51-53页 |
5. 积极利用和有效规范外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 | 第53-64页 |
·积极利用和推进外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 | 第53-55页 |
·加强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规范、引导和适度规制 | 第55-64页 |
·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规范、引导和适度规制的原因 | 第56-58页 |
·从产业政策上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引导和适度规制 | 第58-59页 |
·完善法律规范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垄断问题 | 第59-62页 |
·防范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过程中的资产“贱卖”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后记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页 |